現在的70後、80後、90後乃至00後,應該都有過共同的經曆,那就是坐在明亮的教室裡,朗讀中學語文課本裡的《背影》。
文中寫道朱自清的父親送自己去坐火車,那買橘子帶給他并最後消失在作者視野裡的描寫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文中朱自清父親的背影是那麼高大、那麼慈祥、那麼令人尊敬又那麼和藹可親。我想每一個讀了《背影》的人都不禁被散文中相敬如賓、和諧融洽的父子關系所感動。
然而,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事實真的如書中所講,他和父親真的是相處融洽、相濡以沫嗎?
無論任何時代,無論你是何種階級身份,父愛永遠是這個世間最深沉最偉大最無私最不可替代的感情。其實朱自清與他父親的隔閡是很深的,他們之間曾冷戰八年,不說一句話。直到病重的父親在報紙上讀到朱自清的這篇《背影》。
他們之間的關系才得以和解、冰釋前嫌。父親這個世間最動聽的字眼任何時候都是那麼熠熠生輝,父子之情是任何人都有權利享受的。
父子是身體的分離,血脈的融合每一個當了爸爸的人都知道,從自己的妻子懷孕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光榮的擔任了父親的角色和使命,從此他的生命中不再有自己,而是開始了一脈相承的傳承。
從自己孩子從自己身上的骨肉分離開始,他便是獨立的一個人了,有了獨立的身體、獨立的思想、獨立的感情。但他們打斷血脈還連着筋,永遠割舍不了的是血脈的融合。
朱自清的父親名字為朱鴻鈞,書香門第出身,是個典型的性情中人,他從小崇敬蘇東坡,取字“小坡”,以“朱小坡”自居。
他曾在江南揚州、徐州等多個地方都做官,最後做了一個類似于現在“煙酒專賣局長”的差事,可别小看這個差事,他油水豐厚,于是,他開始不停地娶姨太太,人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嫉妒,他的姨太太更是不例外,最後終于因為這些女人丢了官。從此整日消沉、一蹶不振。
他年輕的的時候,為了兒子的将來,給他安排了讀書和婚姻。可以說是霸道地安排好了一切。1912年,朱自清14歲時,朱小坡又自作主張地給兒子定了親,女方是揚州名醫的獨生女武鐘謙。
雖說這對父子性情差異很大,貌合神離。但他的家父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候依然想着兒子今後的出路,即使孩子不願意,仍然為他安排鋪墊今後的生活。正是這種打斷骨頭還連着筋的天性,正是血脈的融合、本性的驅使才讓朱自清的父親這樣操心勞神。
父子是行為的背離,行動的統一讀過《背影》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父親是身材比較臃腫的,也許是因為中年發福,所以在越過火車道為孩子買橘子時,爬上爬下步履蹒跚,行動頗有不便,而朱自清則是年輕氣壯、精神抖擻,應該是一副瘦骨嶙峋的樣子了吧。
1916年夏,朱自清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然而緊接着父親就失業在家了,這麼大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于是他們四處奔走靠借錢維持生活。為了讓兒子安心讀書,朱小坡囑托家人瞞着兒子,那一年夏天朱自清回家微微有些察覺,問了下人才知道,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提前報考北大,就讀哲學系。
1920年,朱自清再一次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從北大提前畢業了,本來可以在浙江第一師範教習,但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立馬回母校揚州八中任職。
父親翻越欄杆買橘子時兒子在車裡坐着,父親迷失在燈紅酒綠的奢靡生活中的時候,兒子正在求學路上兢兢業業、挑燈夜讀。父親在家賦閑無所事事的時候朱自清則走上了教師崗位,為了哺育下一代走上三尺講台。
這些無不一一折射出父子行為的背離。但事實上,他們的行動卻是高度統一的。父親翻越欄杆買橘子時朱自清的心思一直挂念着父親,生怕身材發福、行動不便的他不慎摔個趔趄。
如果不是家道中落,朱自清本可以有更好的發展更輝煌的未來,可是正是為了給家中減少負擔,他既然決然地報考冷門專業并提前畢業回鄉教書。
雖說朱自清和武仲謙是包辦婚姻,但是因為武仲謙溫良恭儉讓的習性,所以他們夫妻二人感情着實不錯,讓原本的包辦婚姻也能避免悲劇收場。
原本父親在榷運局工作油水豐厚,一天悠哉遊哉日子着實不錯。可朱自清結婚不久,父親就失業了,父親受封建思想的迷信,總覺得是這個新進門的兒媳婦身上有一種的黴運。
可當時朱自清在北京上學顧不得家裡,武仲謙在家受了委屈就總喜歡回娘家。朱自清知道了後就寫信責備妻子。後來才知道妻子原來是受了很多委屈的,經常是連最簡單的笑也很勉強。
很多家庭其實都是這樣的,父子之間沉默不語,沒什麼交流。甚至有的則是父親進門了兒子就出門,父親出門了兒子才進門。但是行為的背離正映射着行動的統一。賈雨村為了讓賈寶玉順利考試科舉,不惜用闆子狠狠地打他的屁股。一個家庭,父親承擔了更多教育的責任和一家人的生計,難免有些威嚴,有些嚴苛。
而孩子則多半畏懼這個高大的身影,多少家庭孩子吵吵鬧鬧,調皮搗蛋,隻要父親一來就立馬停止嬉戲,乖乖讀書去了。這是行為的背離,但卻是行動的統一,他們都是為了這個家庭和睦愉快,為了整個家業蒸蒸日上。這才是高度的統一。
父子是地位的懸殊,理想的契合其實,朱自清曾幾次三番主動緩和與父親的關系。1922年夏,他帶着妻兒回了一趟揚州老家,父親的氣卻沒消,先是不準朱自清一家進門,後來在家人勸說下讓步了,卻始終不搭理兒子,朱自清在家自覺沒趣,隻待了幾天就悻悻離去。
第二年暑假他又硬着頭皮回家,但父親仍然對他愛答不理。随後幾年,朱自清就再也不願意回去了。父子倆相互逞強,一眨眼的功夫,相互不聯系就已有幾年之餘。朱自清後來在文章《毀滅》裡稱,這是“骨肉間的仇恨”。
一個家庭裡,父與子的地位肯定是不平等的,長輩高高在上,說一不二。小輩則是乖乖地逆來順受,大氣也不敢出。這就是一個家庭地位的懸殊,然而,這正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一個家庭總得有尊有卑、長幼有序,才能有個主心骨,才能和睦、其樂融融。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系統大家都是平等的地位,那麼複雜混亂等都會應運而生,這個系統也就面臨崩潰、不複存在了。所以,正因為這地位的懸殊,才能造就理想的契合。朱自清父子長達八年的冷戰,正是因為朱自清父親長期獨斷專橫、霸道奢靡導緻的,身為兒子的朱自清并無一句怨言,一直都是默默忍受。
面對父親的無理荒唐舉動一直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正是朱自清一直以來的忍讓才得以使整個家庭得到高度的統一,才使得父子之間相濡以沫、家庭和睦的氛圍得以延續,才使得這個家庭每個人的精神、理想達到契合的狀态。
都說母愛如春但父愛如山,父親是我們每一個人生來就免費享受的最長久的幸福,他猶如一座大山,在背後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們。
無論我們人生的什麼階段,與自己的父親有着怎樣的矛盾,抑或是一座冰山,隻要有父愛,這些最終都可以盡釋前嫌,即使我們身在遠方,即便我們已經成年與父母有了不同的價值觀和圈子,隻要我們包容、忍耐、愛他們、真誠對待他們。我們仍然能夠和樂融洽,同享天倫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