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漢朝,是曆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先後分為西漢東漢兩個階段,前後延綿四百餘年。東漢時期,當時的國都是洛陽,僅僅在河南,就有不少漢朝的景區,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相當值得遊玩的。
1、洛陽邙山墓葬群之東漢帝陵
在洛陽附近的邙山之上,有一片墓葬群,這就是邙山墓葬群,邙山陵墓群位于洛陽市的北部、東部和東北部。這裡屬于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起伏平緩,高亢空曠。黃土土層深厚,粘結性好,堅固緻密,适于營建墓茔。至遲從東周時期開始,邙山便成為人們理想的安息之地,此後的兩千多年逐漸形成了崇尚歸葬的習俗。久而久之形成了冢台林立,松柏郁郁,墓碑高聳,石刻成群的曆史人文奇觀,所謂“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到了東漢時期,包括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順帝的憲陵、沖帝的懷陵、靈帝的文陵都葬在邙山之上。
這些墓葬中,除了漢光武帝墓被開發為景區,其他的帝陵則基本處于沒有開發的階段,對于遊客來說,可以前往這些地方遊覽。
2、漢魏故城
在西安附近,有漢長安城遺址,那麼在洛陽附近,則有漢魏故城遺址。 漢魏故城,又叫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在河南省洛陽市東十五公裡,南臨洛水,北靠邙山。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這裡定都,其後三國魏、西晉、北魏均以此為都,共曆時330多年。因主要是東漢、北魏兩代,故稱漢魏洛陽故城。這裡目前仍以考古為主,對于遊客來說暫時不對外開放。司馬光詩曰: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這裡的洛陽城,就是指的漢魏洛陽故城。不過相信總有一天會開放的,一定會把東漢時期的那個王都重現時間。
3、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公園
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公園位于許昌市區東南18公裡處,原系西周時許國都城。後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于此。昔日的許都分内外兩城,内城為皇城,圍九裡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宮、禦苑、相府等;外城周圍15華裡,東南隅有漢獻帝祭天的毓秀台等。曹魏時為五都之一,南北朝時被北魏大将周幾毀于兵火。目前從遺址上仍然可以看到當年京都的輪廓。逶迤的城垣上有多層夯土,在高出地平面的約三萬三千三百平方米的土地上有大量的漢磚漢瓦,漢井、漢磨随處可見。如果想感受東漢末年漢獻帝時期曹魏的許都日常,可以前往許昌。
4、受禅台
受禅台築成于東漢延康元年(220年),為漢末三國時魏王曹丕接受漢獻帝禅讓的地方,位于今河南漯河市。台高20米,長寬約30米。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記載了東漢王朝的最後時刻,曹丕為了受禅,下令在這裡修建了受禅台,漢獻帝劉協在這裡将四百年漢家天下轉交曹丕之後,被封為山陽公,在山陽公國(今焦作市山陽區)劉協和皇後曹節度過了人生的最後時光,劉協死後,被按照天子禮儀下葬于禅陵,徹底宣告了東漢王朝和漢家天下的終結。
當然在河南還有很多漢朝的遺址景區,比如位于南陽的南陽漢畫博物館、張仲景墓、西漢梁王群墓等,都是非常值得前往遊玩的。
圖文編輯:馬會亮
來源:新華号 馬會亮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