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幫友人審閱了一篇即将畢業的學生論文,發現了幾個小問題,值得關注。一篇論文,其學術研究過程和結論非常重要,這是第一位的。但論文畢竟是給人閱讀和學習的,并作為學術資料、資源,乃至财富,以及學生成長的紀錄,是要留存檔案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一篇學術論文除了其科學性、學術性之外,論文的流暢性同樣非常重要。有以下幾點建議,涉及到論文如何撰寫的一些共性問題。
第一,英語及數學符号标注是一個問題。無疑,今天的英語已經成為科技交流的主要語言,英語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科研和生活中,需要下功夫學好和用好英語,其重要性自然不容置疑。但撰寫的畢竟是中文論文,因此,如何在中文的語境中處理英語是個問題,針對關鍵詞彙、專業用語,建議英漢互注。比如專業詞彙IC(integrated circuit),就是集成電路的意思,如果是第一次出現,一定要注解全,可寫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比如,掃描電鏡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掃描隧道顯微鏡)。這樣,有助于理解和閱讀。
題目、标題及小标題中不建議使用或者夾雜英文,除非很難翻譯的。比如,一個小标題是:‘信息的read過程’,就沒有必要小題大做把read放在這裡,而應該直接寫作:‘信息的讀取過程’,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強調的話,那麼在正文中就寫為‘信息的讀取(read)過程’就可以。英語漢語混雜在一起,有一種洋洋灑灑的感覺,更有一種在圈内是專業人士的感覺,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如果需要,就在正文裡面标注英語漢語完全可以,這也方便其他人可以按照這個專業的英文單詞進行文獻檢索。
有關公司英文名稱的标注問題,如衆人皆知的‘夏普’,Intel,就寫漢語或英語好了,而無需英漢互注;反之,若是領域中較新出現的公司,就應标明出來,否則,你給個漢語翻譯,讓人難以知道它到底是個什麼公司之類的。
圖表中的英文和符号也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果在圖表内要寫英語(有時候是方便),應該在圖題和表頭或腳注中标明含義,否則再讓人去文中尋找含義就不方便了。況且有一些英語詞彙若在文中還沒有交代表述的話,就讓人費解,還得去猜測是什麼含義了。圖中橫、縱坐标中盡量标示簡潔清楚。論文中首次出現的某些英語專業詞彙,而你還要用它來表述,就一定要解釋或注解一下。畢竟審閱你論文的人未必都是同行。即使是同行,也未必知曉每一個符号和含義等,因為每個學科内又分得很細。你的論文是讓人看得明白,人們可以不懂某個詞彙或術語的含義。至于符号,比如用U用來表示電壓,就寫明U(電壓),以免産生誤解。
第二,實驗和模拟過程的細節要交代清楚。審閱過程中發現,文章的主體部分要格外小心,也就是實驗和模拟中存在的問題,存在着交代不清的問題。在實驗和模拟方面,一定要把問題的初始條件或邊界條件交代清楚,有多少層結構要構建,有多少個網格需要劃分,網格的粗與細,涉及到的質量、溫度和速度大小之類的,開始是什麼狀态,結尾是什麼狀态,關鍵點在哪裡,能交代清楚的都要盡量交代清楚。再比如,實驗中選用了什麼材料,包括幾種材料,材料相變轉變溫度是多少,初始狀态是晶态還是非晶态,是在電緻作用下,還是在激光作用下,采用了什麼波長的激光,發生了什麼轉變,實驗和模拟的參數是什麼,得到的結論是什麼,這個結論又是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的等,而不要讓人去猜測。即使審閱者回頭再看,也很容易從開篇中找出來。實際上,考慮的問題越多,準備的内容越充分,思考的過程越全面,細節也就能夠掌握的越多,處理問題就得心應手,而不至于丢東拉西。
第三,概念、方法和原理要表述清晰。一篇論文,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到許多名詞、概念、方法和原理等方面。常規的可以不必細講,但非常規的就要注意了。在主要研究内容中,如果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或方法,或者引用了一個業界的名詞,作為己用。尤須注意要适當解釋,而不隻是引用别人的東西。如采用了什麼新方法、新結構或新機制,這種方法和機制是如何的。反之,對這種方法、結構或機制沒有介紹,隻是提到了該名詞,而它又是你要重點闡述的一部分,那這個概念或機制便讓人摸不到頭腦,還得去琢磨,便是缺憾。關鍵的方法或者名詞概念術語之類的,甚至需要一小段來描述。比如采用了‘隧道效應’,如果你不解釋一下,誰知道到底是不是量子力學中的隧道效應呢?如果是,它又是如何在某某結構中發揮作用的呢?如果能夠加上幾句描述的話,或者一小段鋪墊,更能使文章從原理和過程上讓人容易接受,文章就更具有整體性。因此,關鍵的機制、概念、名詞等一定要把來龍去脈講清楚。
最後,一篇學術論文,如何有一個精彩的開場和亮相,如何能夠吸引人,這十分重要,因此,論文的摘要和引言部分的撰寫就格外需要重視。既要引經據典,又要圖文并茂,如果能夠像寫故事一樣把它描述出來,就精彩了。仿佛讓人一步一步走入大自然,即看見了森林,又見到了樹木,還撫摸了枝葉,甚至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由此,由宏而微,一步一步帶出問題,引人入勝。同樣,論文的結尾不能草草收場,要有畫龍點睛之筆,自己做了哪些别人沒有做的工作,成績在哪裡,差距在哪裡,有什麼突出的地方等盡可能理清。論文的結尾需要花功夫和精力,這是論文中的精華和升華的部分。精彩的論文,能夠讓人有所回味,能夠讓人洞察到它所解決的問題和所面臨問題的困境。因此,需要作者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訴諸于筆端。
作為論文的評審人,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同學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看其過程是否恰當,觀其推理是否嚴謹,察其結論是否合理,而不是抓住一個問題不放,難為同學。一本學術論文,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它不僅僅是三年五載的收官之作,而更應該視作人生的開山之作。故而,作者當自強,在布局謀篇上需要下功夫,在遣詞造句上需要斟酌。本來是材料的一種固有屬性,你卻說這是它的缺點,讓人對你的理解力、思維和判斷力産生懷疑。論文意見的形成和反饋過程,就是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論文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改正問題,使論文盡善盡美,更加全面和豐滿,而不留下遺憾。而學生在論文的修改和完善中,不斷細心體會,使問題的認識深度和寫作能力都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論文的把關者固然在指導老師,但更在作者自己。因為隻有你自己才知道你做了哪些工作,隻有你自己知道哪一個實驗過程和步驟,隻有你自己清楚每一個細節和符号。
月夜朦胧,燈火闌珊。當你修改好論文時,或許也會獨上高樓,或許也會有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感覺。那就伫立在船頭,随碧波蕩漾向前。此時,同學,讓我向你發出一聲祝福:同學!祝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