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此人原本在南陽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劉備三顧茅廬才将他請了出來。諸葛亮素有大志,隻是迫于時局才在家鄉務農。劉備給了他一個展現才華的機會,諸葛亮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才确立了進軍巴蜀的戰略計劃,最終打下了蜀漢江山。
劉備在臨終前将兒子劉禅托付給了諸葛亮,并囑咐他:“若劉禅可以輔佐,那你便用心輔佐他。若他不是那塊料,你也可取而代之。”諸葛亮被劉備的話感動的涕淚縱橫,表示:一定不負先主所托,振興漢室!劉備死後,後主劉禅繼位。諸葛亮看劉禅也沒啥大能耐,便開始為蜀漢的未來而擔憂。為了能在自己死之前給劉禅一個統一的天下,諸葛亮制定了北伐中原的計劃。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諸葛亮北伐了五次,也沒有取得任何成功,反而還把自己累死在了五丈原。為何在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北伐時卻屢次敗北呢?他的老對頭司馬懿說出了真相。據《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曾寫信向哥哥詢問蜀魏戰況,司馬懿寫信回複道:“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堕吾畫中,破之必矣。”
由此可見,在司馬懿的心中,諸葛亮雖志向遠大,但卻缺乏合适的時機;雖善于謀劃,但做事卻優柔寡斷;喜歡用兵,但卻缺乏權謀;雖然他帶兵十萬,但卻掉入了我的圈套中,我必定能破他。雖然司馬懿這話聽起來有些自誇,但對諸葛亮的評價還是相對客觀的。在謀劃方面他一個頂倆,但在軍事方面,諸葛亮确實不太擅長。
如在第一次北伐時,鎮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任務,他不交給趙雲、魏延這些久經沙場的名将,而是破例提拔了隻會紙上談兵的馬谡。這馬谡不聽王平勸谏,非要到山上駐紮,結果被張郃打得打敗而歸。街亭丢了,北伐也完了,諸葛亮隻能揮淚斬馬谡。後來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因為用兵謹慎,所以拒絕了魏延的提議。此舉不僅讓蜀漢失去了逆襲的機會,而且還讓諸葛亮開始懷疑魏延的野心。
除此之外,諸葛亮北伐失敗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舍不得放權。都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使用過度,必定會油盡燈枯。在北伐時,他事事親力親為,不放心每一個人。而他所做的軍事決斷,又無法保證都是正确的,所以才會屢次被司馬懿算計。這也是司馬懿所說的“好兵而無權”。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而諸葛亮最擅長的其實是内政和謀劃。在劉備統治蜀漢時期,軍事上的決策主要是依靠法正和龐統,諸葛亮負責的是後勤。劉備死後,這些人也早已過世,諸葛亮才開始掌管軍政大權。但諸葛亮重用的還是趙雲等老将,并未啟用後起之秀。而且他在明知楊儀和魏延有矛盾的情況也沒有進行調解,最終導緻了魏延後期的反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