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峤怎麼斷句
李峤怎麼斷句
更新时间:2024-10-01 17:18:24

李峤怎麼斷句(李峤牆頭草随風倒)1

唐朝詩人中的天才衆多,但是能三次被朝廷拜相的怕是隻有李峤一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務,權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李峤的曆史功績卻少之又少,反而很好地向人們诠釋了什麼是“牆頭草”,如何随風倒!

李峤十五歲精通《五經》,二十歲考中進士。出名要趁早,在李峤身上絕對夠早。論學問,他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一起被稱為“文章四友”。如果那時候舉辦一個“中國好文章”的大賽,那這四個人一定會當仁不讓地坐在導師的位置上。

不但民間認可李峤,就是皇帝佩服之至。據說,唐玄宗晚年曾夜登勤政樓,命梨園子弟唱曲。伶人便唱了一首李峤的舊作《汾陰行》:“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隻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唐玄宗聽得百感交集,不禁潸然淚下,連連贊歎道:“李峤真才子也。”你看這水平,寫的真實又讓人感傷,一碗雞湯把皇帝灌得老淚縱橫。

李峤怎麼斷句(李峤牆頭草随風倒)2

三度拜相,曆仕五朝。這經曆有點空前絕後的意味。除了發家早期做過幾年縣尉,其他時間基本都處于權力中心,所任職務不是監察官員就是起草诏書,直到被朝廷拜相。看看這些個職務,沒有兩把刷子,誰能應付得了。起草诏書就是給皇帝傳話,稍微變變詞語,意思立刻就有變化。這絕對是能夠影響皇帝決策的一些職位。

如果不是學霸中的學霸,千萬裡挑一的才子,怎麼會做到這樣的職位?

李峤寫過一首有名的詩《風》: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寫的相當有氣勢,真正把風的威力表現出來了。這似乎與他“牆頭草”的作為遙相呼應。牆頭的草,最怕風,因為風有可能把它連根拔起,也最喜歡風,因為風可以能讓它迎風得意。

武則天在位時,李峤依附于女皇的男寵張易之兄弟。唐中宗時,他又依附于韋後和梁王武三思。一個堂堂的宰相随波逐流,沒有了自己的立場和信念。

這就像在單位裡,總有一些人喜歡站隊。哪撥人得勢,就押寶哪撥。如果A老總上台就使勁兒的巴結,如果哪天看到A有倒台的迹象,他就會立刻去尋找新的大樹去依靠。

為了上位,為了一己之私,他們底線很低或者幹脆就沒有底線。于是,現實中這些圓滑世故的人,總能在派系鬥争中撈到好處。

李峤就是這樣,無論誰上台,他的位置巋然不動,穩如泰山。但這似乎與他出衆的才華并不匹配。文人的風骨,在他這裡淡然無存。

李峤怎麼斷句(李峤牆頭草随風倒)3

經常有電視劇在最後打一行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但多半是有雷同的!所以,為了避免糾紛,大家都采用了這樣的做法。

唐朝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先例。所以,當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兵變,殺死韋後,在宮中一頓搜索,竟然搜出了當初李峤給韋後的密奏。再仔細一看居然是對自己不利的内容。這可不是雷同,沒辦法聲明,也不是陷害,白紙黑字,證據确鑿。

玄宗二話不說,就要斬了李峤,所幸張說求情,李峤才免于一死。于是,被貶谪。後來,監察禦史郭震又參他一本,繼續貶谪。最後,李峤死在了被貶谪的官位上。

牆頭草的下場無非是安穩退休,或者扶搖直上,最後從高處摔下來。無論哪種結局都需要運氣,但沒有一種結局是受人待見的。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