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肌梗死康複治療的特征,國際上将心肌梗死康複治療分為三期。
I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期康複。
發達國家此期已經縮短到3—7天。指通過适當活動,減少或消除絕對卧床休息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治療目标:低水平運動試驗陰性,可以按正常節奏連續行走100—200米或上下1—2層樓而無症狀和體征。能夠适應家庭生活,能夠理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注意事項,在心理上适用疾病的發作和處理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治療周期:一般為7天,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适當延長至14天。
治療方案:以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為原則,生命體征一旦穩定,無并發症時即可開始。
1.床上運動:運動一般從床上的肢體活動開始,包括呼吸訓練。肢體活動一般從遠端的小關節開始,從不抗地心引力的活動開始,強調活動時呼吸自然、平穩,沒有任何憋氣和用力現象。然後在患者能接受的情況下,由醫護監護下可以逐步開始較低水平抗阻活動。吃飯、洗臉、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動可以早起進行。
2.呼吸訓練:呼吸訓練主要是腹式呼吸。
3.坐位訓練:坐位是重要的康複起始點,應該從第一天就開始。開始坐時可以有依托。在依托使用之後,患者可以逐步過渡到無依托獨立坐。
4.步行訓練:步行訓練從床邊站立開始,先克服體位性低血壓。在站立無問題之後,開始在床邊步行。
5.大便:患者務必保持大便通暢。
6.上樓:上下樓的活動是保證患者出院後在家庭活動安全的重要環節。
7.心理康複和二級預防宣教。還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随時調整康複方案。
II期:指患者出院開始至病情穩定性完全建立為止,時間5—6周。
設立II期康複是基于心肌梗死瘢痕形成需要6周左右的時間,而在這之前患者的病情仍然具有惡化的可能,進行較大強度的運動的危險性較大。因此患者在此期主要是要保持适當的體力活動,逐步适用家庭活動,等待病情完全穩定。
治療方法包括:室内外散步,醫療體操、氣功、家庭衛生、廚房活動、園藝活動或在附近區域購物、作業治療。
活動強度:為40—50%最大心率。注意循序漸進,禁止過分用力,活動時不能有氣喘和疲勞。所有上肢超過心髒平面的負重活動均為高強度運動,應該避免或減少。
每周需要門診随訪一次。任何不适均應暫停運動,及時就診。
III期:指病情處于較長期穩定狀态,或II期過程結束的心肌梗死患者。
包括外周效應康複、中心效應康複和危險因素控制。
(一)外周效應是指心髒外的組織和器官發生的适應性改變,是公認的心肌梗死康複治療機制,包括:
1.肌肉适應性改善:長期運動訓練後肌肉毛細血管密度和數量增加,運動時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和口徑增加,肌肉運動時血液—細胞氣體交換的面積和效率增加;
2.運動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謝能力改善:肌細胞線粒體數量、質量和氧化酶活性提高,骨骼肌氧利用率增強;
3.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血液中兒茶酚胺含量降低;
4.最大運動能力提高。
(二)中心效應包括:心髒側支循環形成,冠狀動脈供血量增加。
(三)危險因素控制包括:
1.改善脂質代謝異常;
2.改善高血糖和糖耐量異常;
3.控制高血壓;
4.改善血液高凝狀态;
5.戒煙。
(四)全面康複方案包括:有氧訓練、循環抗阻訓練、柔韌性訓練、醫療體操、作業訓練、放松性訓練、行為治療、心理治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