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阿鳳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将“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列為今後五年着力抓好的十二個方面重點工作之首。7月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走在前、開新局”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介紹争當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情況。
聚焦強化産業關鍵技術攻關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唐波表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赢得新一輪科技革命主動權、增強核心競争力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全省科技系統堅持“四個面向”,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聚焦“十強”産業發展,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在全國率先推行“揭榜挂帥”等改革,實行技術成熟度評價,開展裡程碑考核,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取得了一批重大技術成果。
世界首套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全球首款“國密算法高抗沖突物聯網安全芯片”面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亮相冬奧會;國内首套水下采油系統海試成功;超純海藻酸鈉正式上市打破國外壟斷;3個1類新藥、3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在智慧交通、精細化工、燃料電池等20個領域,山東在科技創新和産業化上均走在全國前列。
堅持“四個面向”
不斷增強政策引領支撐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閉幕不久,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就于6月22日在濟南召開。會上頒發了2021年度山東省科技獎勵,仝殿民教授團隊憑借對“抗噪聲量子操作的基礎研究”,獲得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從科技獎勵名單能看出政策的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源頭創新能力;面向經濟主戰場,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唐波表示,在政策引領方面,省科技廳圍繞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高标準編制了“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明确了全省“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标、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方面,2022年省級科技經費比2021年再增長10%,達到145億元,集中投向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大原始創新、重大技術創新引導及産業化和重大創新平台項目等重點領域。
強化基礎研究策源能力
構築高能級創新平台體系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唐波介紹,近年來,山東基礎研究資金投入持續加大,高能級創新平台體系日益完善。例如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就是緻力于打造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的研究平台。
基礎研究資金投入方面,省自然科學基金規模已突破6億元,省政府與國家基金委的聯合基金年支持強度達到1.6億元,為提升山東源頭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高能級創新平台布局方面,省科技廳探索建立了“1313”實驗室體系,已建設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1家,省實驗室9家,省重點實驗室261家,在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首創“1 30 N”創新創業共同體創新體系,以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山東能源研究院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平台蓬勃發展,31家創新創業共同體共突破關鍵技術391項,制定國際、國家或行業标準86個,實現增加值超過513億元。
培強創新主體
提升科技創新效能
科技型企業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三個走在前”的骨幹力量。
唐波介紹,近年來,山東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計劃,持續完善科技型企業扶持政策體系,科技型企業隊伍群體持續發展壯大。目前,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達到39.2%,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突破2萬家,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同比增長19.53%,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46.76%。
下一步,山東将繼續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積極探索衆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科技産業加速器等鍊式孵化載體體系建設試點,力争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實現量質雙升。2022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萬家,培育科技領軍企業200家。
引育一流創新人才
激發創新創業新動能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根本,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發展優勢。唐波介紹,近期省科技廳正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多家單位,共同做好山東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吸納高校畢業生來魯、留魯就業工作。
近年來,山東省科技廳堅持“人才是幹出來的,不是評出來的”,不斷優化科技人才政策體系,着力構建在重大科研任務中發現、培養、使用科技人才工作機制,大力集聚各類高水平創新人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住魯兩院院士和海外學術機構院士115名,其中全職駐魯海洋領域院士21人、占全國34%、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突破4500名。
下一步,省科技廳将健全戰略科學家發現使用機制,加大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遴選支持力度,不斷壯大山東戰略科技人才隊伍。加快推進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着力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