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雲:“若離绮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
一、定為智人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是為三。”
在美國邁阿密的一座水族館裡,曾經作過一個趣味的實驗:
在一個大水箱中,一邊放了很多五彩缤紛的熱帶魚,另外一邊放進一條大鲨魚,當中則以一片堅固而透明的壓克力玻璃隔開。當大鲨魚進入水箱,一看到對面有五彩缤紛的熱帶魚,立即引起天賦吃魚的野性,因此它遊得很快,沖了過去,結果它的鼻子,就撞上透明的壓克力玻璃,撞得頭昏眼花。可是過了不多久,當它又看見對面的熱帶魚時,又再沖了過去,結果鼻子又撞上玻璃闆。一位研究員在旁邊作記錄,計算這條鲨魚的鼻子到底有多少次撞到玻璃闆上。這個實驗做了很多回,研究員發現,大約經過四十多次,當鲨魚的鼻子已腫得像饅頭那麼大的時候,它才會停止往前沖。這時研究員就把壓克力隔闆慢慢的升高起來,那些熱帶魚在大水箱中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遊到鲨魚的尾巴、肚子旁,甚至遊到它嘴巴前面,隻要鲨魚張開嘴一口吞下去,可能會吞進幾十條小魚,但鲨魚卻是一動也不願動,為什麼呢?因為鲨魚經過一連串吃不到魚的打擊與挫折後,變成了習慣,它已經放棄天賦吃魚的能力了。這個實驗,說明了習慣的養成對于生物有很大的影響。
人也是習慣的動物,習慣成自然。人類的行為,往往都受到習慣的支配,隻要多做幾次,多說幾遍,以後就不知不覺變成習性,而照著去做、去說了。有些人惡口不斷,或一直說謊,就是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所以要改,談何容易?
佛教的修持很注重口業,如果是修善口業的人,他會好言安慰,鼓勵贊歎,甚至宣揚法音,成就無量功德;假若是造惡口業,他就會惡言惡語,黑白颠倒,或是挑撥離間,變成負面的作用,而種下惡因。因此,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不能随便說話,該講得講,不該講千萬不要開口。除了不能妄語說不實的話、不能兩舌說挑唆的話、不能惡口說粗惡的話以外,還要不能绮語,也就是不說浮言靡語,一點意義都沒有的話。
我們講話,本來應該說些有意義的話,或者說些有道德的話,或者說些有益他人的話,但是事實不然,每當三五人集合一處閑談時,總是說東道西,說些笑話,故意逗人發笑,或是說些言不及義的話,甚至黃色的話,引起别人的胡思亂想,或是花言巧語,甜言蜜語,使人愛聽,像這種無意義的話,誤導他人走上歧途,真是一種罪過。有許多人本來是很純潔的,因為受了绮語的影響,變成詭計多端,而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最明顯的,例如流行的小說,描寫男女間的情愛,或作出情詞豔曲,使人看了滋生欲念,或者描寫太保太妹的行為,使青少年讀了,不知不覺地也照這樣去做,從而走上堕落的不歸路,這是多麼的罪惡!
一個人平時喜歡說不三不四的話,不論他走到那裡,人家會說:“這個不正經的人又來了”,而對他抱有一種輕蔑的心理。绮語會惑亂人心,妨害風化,所以我們應該遠離。以學佛的人來說,彼此見面的時候,要問:近來用功嗎?念佛有否專心?打坐有沒有進步?大家互相鞭策與勉勵,一方面可以避免懈怠,一方面也可以離開绮語。
以佛法的修持來說,錯釋經典,開示有誤,持咒不當,信口雌黃,斷人善根,亂闡佛理,這也都叫做“绮語”。有一些學顯法的人,因為不了解密義的高深偉大,便信口謗議,或心生疑惑,出口駁辯,這也會由于绮語不明的業力,而造作了口業的大罪。若犯口業的绮語戒,誤斷他人的善根或善念,重則堕地獄,輕則受惡報。所以說法的人,必須深入三藏,曉知法要,以求言正義正,否則悔之晚矣!
佛經上說:“若人能夠遠離绮語,便能得到有智慧的人敬愛,對于任何問題決定會作确實的答覆,而且因為從來沒有虛妄的關系,會得到最為殊勝的威德。”
說話是參與社會生活很要緊的條件,不但會影響個人事業的成敗,也關系家庭生活是不是幸福?希望人人多說質直語,養成良好的習慣,社會祥和,家庭美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