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地到海洋,從天空到太空,人類探索腳步的每一次延伸,都伴随着巨大的風險和犧牲。正是一個個勇敢的先行者用挑戰未知世界的勇氣,不斷引領人類探索的步伐。
第一軍情作者:滄海觀瀾
今天下午14 時許,神十一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順利完成32天7小時的太空之旅,安全返回地面。這是中國航天員的第6次順利返航——從神五到神十一,13年1個月零2天,11名飛向太空的中國航天員全部平安歸來。
一周前,殲10女飛行員餘旭壯烈犧牲,勾起了人們對航空航天這些高危行業的又一次關注。與戰鬥機飛行員相比,航天員離開太空的這段路更加危機四伏。據統計,在人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寶貴生命,其中有11人就是在航天器返回着陸過程中犧牲的——離開太空返回陸地的這段路程,成了一道“鬼門關”。
飛天路上,灑滿了先驅者的熱血。正是前赴後繼的腳步,鋪就了通向太空的勇敢航程。今天,在歡慶神舟十一号安全返航時刻,讓我們記住載人航天曆史上那一幕幕悲壯時刻:
1969年1月18日,“聯盟5号”飛船在完成與“聯盟4号”飛船的交會對接後,宇航員依·弗·赫魯諾夫乘坐“聯盟5号”返回地球。由于飛船隔熱層本來應該分離的部分儀器模塊無法正常分離,使得飛船不斷翻轉,最後以防護最薄的鼻端朝前進入大氣層。赫魯諾夫認為自己已經在劫難逃,危急關頭,他拼命記錄下有用的數據。萬幸的是,飛船再入大氣層後,猛烈的沖擊将儀器模塊剝離了飛船,“聯盟5号”最終在距離預定落點2000多公裡的地方安全着陸。
1971年6月29日,在駕乘“聯盟11号”飛船與“禮炮1号”空間站對接飛行24天後,前蘇聯宇航員格奧爾基·科馬洛夫、弗拉基米爾·沃爾科夫和維克托·帕沙耶夫離開空間站,準備返回地球。由于“聯盟11号”飛船設計缺陷、座艙擁擠,飛行手冊規定,宇航員返回前要脫掉航天服。悲劇由此發生:6月30日淩晨,當飛船返回艙和軌道艙分離時,返回艙壓力閥門被震開,艙内壓力急速下降,3名航天員因急性缺氧、體液沸騰而瞬間死亡。
2003年2月1日,執行第28次飛行任務的美國“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踏上歸途。地面雷達監測顯示,21時44分,“哥倫比亞号”進入大氣層,相繼飛過内華達沙漠、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上空。21時59分,在距離地面61公裡的高度、以時速2萬公裡的速度進入得克薩斯州上空。随着一陣噪音短波之後,肯尼迪航天中心便與“哥倫比亞号”便失去了聯系。目擊者報告,航天飛機在得克薩斯上空解體。此時距預定降落時間僅有16分鐘。悲劇造成7名宇航員罹難。
2008年4月19日,俄羅斯“聯盟TMA-11”飛船載着國際空間站3名宇航員返回地球時,失去升力控制,以彈道式返回着陸,導緻返回艙偏離預定落點400多公裡,航天員除了遭遇颠簸,還承受了最高達10個G的過載,韓國首位宇航員李素妍因此受傷。由于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時,朝地面飛行的前端不是隔熱罩,而是艙門,結果艙門被燒焦,返回艙天線損壞,宇航員無法與地面控制中心聯系,幾十分鐘後,地面搜索人員才趕到返回艙落點進行救助。
從陸地到海洋,從天上到太空,人類探索腳步的每一次延伸,都伴随着巨大的風險和犧牲。正是一個個勇敢的先行者用挑戰未知世界的勇氣,不斷引領人類探索的步伐——那些逝去的航天員,永遠值得全人類去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