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泰坦尼克号》與《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有句話很經典:
3D電影的普及将是電影工業邁向未來的一大步,最簡單的理由是,我們有兩隻眼睛,而不是一個。
雖然,好像,确實,是這樣沒錯。
不過我們也可以正經講一講的!
立體視覺原理 由眼睛說起
為什麼普通的電影并不能給我們帶來震撼的3D立體感受呢?這得從我們心靈的“窗戶”- 眼睛說起。
我們的兩隻眼睛一左一右相隔大概6厘米,這意味着假如當你我看着一位美女時,兩隻眼睛是從左右兩個視點分别觀看的。
左眼看到美女的左側一點,右眼看到她的右側。
當兩隻眼睛看到的美女同時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左右兩面的印象合起來,就得到對她的立體感覺了。引起這種立體感覺的效應叫做“視覺位移”。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可以分辨出事物的高度、寬度、表面顔色和明暗程度,而且還可以判斷出物體離我們的遠近程度和物體之間的相隔距離。
盡管從誕生至今,出現了各種各樣越來越完美的立體電影技術,但其原理依然是建立在雙眼視覺的基礎之上的。
你隻要用兩台攝影機模拟左右兩眼視線,分别拍攝兩條影片,然後将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再采用必要的技術手段,使觀衆左眼隻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也隻能看到右眼圖像。當兩幅圖像經過電影觀衆的大腦疊合後,他們就對銀幕畫面産生了立體縱深感,然後,你就可以不斷地聽到他們的大呼小叫了。
反觀普通電影中的畫面,不管他用了什麼高科技拍攝技術,但都是用“一隻眼睛”拍攝的,所以,立體感當然就差得遠。這也說明,前期沒有使用3D拍攝的影片,最好也不好強行轉成3D咯!
紅綠濾色透鏡 早期立體電影的選擇
在立體電影中,對攝影和放映的左右眼畫面分像有許多種方法。例如:紅綠或紅藍眼鏡法、液晶開關眼鏡法和偏振光法等多種形式。
紅綠/紅藍眼鏡法>>
如果多年前你曾經去電影院感受過立體電影的新奇,是否還記得入場時領的那副一邊鏡片是紅色、一邊鏡片是綠色的眼鏡?雖然當時的電影制作技術沒有現在高明,眼鏡也有些簡陋,但是我們依然會被撲面而來的怪獸吓出一身大汗。
如果分别用過紅筆和綠筆在一張白紙上寫字,透過紅色鏡片後,白紙也變成了紅色,眼睛就看不到紅色筆寫下的字,但是可以看到綠筆寫下的字;同理,當我們透過綠色鏡片看這張白紙當然就看不到綠字,隻能看到紅筆的字迹。這樣,通過這幅紅綠眼鏡的過濾處理,兩隻眼睛各自就看到了,事先由兩部攝影機拍攝的不太一樣的畫面,最終兩幅畫面的疊加就形成了立體視覺。
現在在一些音像店或者網上,你能夠找到這種類型的電影,配合随電影附贈的紅綠濾色眼鏡,在家裡就能看到立體電影,當然效果會比現在電影院裡差一些。
偏振光眼鏡法>>
目前,在立體電影中應用最廣泛的還是偏振光法分像的方法,一般稱其為偏光立體電影。
光線按其偏振特性,可以分成自然光和偏振光兩種。自然光的振動方向是在垂直于其傳播方向的平面内各個方向是均等的。偏振光的則隻在振動面的一個固定的方向上振動。
隻要在自然光的光路上插入一塊偏振片,偏振片隻允許和其偏振方向一緻的那一部分光波通過,這個偏振片就好比我們之前說到的栅欄;當該偏振光進入偏振軸垂直于第一塊的偏振片時(好比另一個栅欄),通過第一塊偏振片的偏振光就會受到阻擋,不能通過。
在放映立體電影時,左右眼畫面的光束分别通過放映機兩塊偏振軸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後,變成兩束偏振光。觀衆戴的偏光眼鏡,左右兩鏡片上的偏振片與左右放映機上的偏振片偏振軸相同。當觀衆不戴偏光眼鏡時,可以在銀幕上同時看到左右眼兩個畫面。戴上偏光眼鏡後,左眼就隻能看到左眼畫面,右眼也隻能看到右眼畫面,從而實現了左右眼畫面分像。
如何自購适用于影院的3D眼鏡?
電影院目前的3D成像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雙機偏振光式,主要分三種: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
一種是采用的DLP快門技術
雙機偏振光技術用的是偏振光眼鏡,成本在5-30元之間,DLP快門眼鏡價格在200-800之間。
目前大多數都是選擇雙機偏振光式,如果要自購,可以先詢問當地影院與商家,了解具體影院放映系統與眼鏡是否合适,然後再購買;以及有些影院也有3D眼睛售賣,直接從影院購買就更安心了。
RealD是比較普遍的形式,
而IMAX 3D分為膠片式和數字式,角度也有所不同:
數字式是45°-135°線偏光
而膠片式是0°-90°線偏光
要注意,适用于電腦電視的3D眼鏡,并不全部适用于影院哦!imax 3D眼鏡也與普通3D眼睛不一定通用,所以購買前請一定咨詢商家。
這一期感覺有點晦澀,夥伴們可以M住慢慢看,希望能有幫到大家就更好了!
有什麼知識也可以跟我們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