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也到了吃粽子的最佳時候,市面上出現了不少種類的粽子,來供大家挑選。可市面上的粽子制作再好,還是有不少人喜歡在家裡,吃家裡人包的粽子,總是能感受滿滿的幸福。
說到自己包粽子,南方和北方的制作方式有一些區别。南方遍布大量的竹子,一般會就地取材,摘下新鮮的竹葉去綁粽子。這樣煮熟、蒸熟的粽子會用濃濃的竹葉香氣,而且南方的粽子多以鹹為主,會放一些鹹肉、蛋黃在裡面,香氣十足。
北方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北方的粽子多數以甜為主,會放一些蜜棗、豆沙等材料,也同樣很好吃。
在制作粽子的時候,總免不了泡糯米,糯米是味道的關鍵。如果泡糯米的時間太短或者太長,味道可能都會不同。
那麼糯米泡多久最合适呢?
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來說,泡糯米最佳的時間是3個小時,味道會最好。如果泡糯米的時間太短,糯米會很硬,雖然制作的過程不受影響,可煮熟之後,會發現這樣的粽子會比較硬,影響口感不說,還不利于消化。
如果泡糯米的時間太長,糯米就會很軟,制作起來就不太好操作了,而且還不容易成形,總是軟軟的,口感也不好。
糯米為什麼需要泡?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包粽子前,先要泡糯米,不同于其他的大米、小米等食物。因為糯米需要很強的黏性才能成形,如果隻是掏水而不去泡的話,糯米不會有黏性,它的吸水性很差,粽子就不成形了,味道也會不一樣。
隻有經過長時間的浸泡,才會給糯米充足的時間吸水,在煮的時候可以縮短時間,吸收的水分更多,口感也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