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因“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聞名于世的詩人張祜,以一介布衣之身,活成了大唐詩壇上的傳奇。
他有着“海内名士”之譽,卻際遇堪傷,白居易欣賞他,但拒絕薦舉他,令孤楚的薦表雖呈到皇帝的案前,但卻遭到了元稹的白眼,一句“雕蟲小技”便将其拒之千裡。
雖然官場失意仕途不達,但性情孤傲的他卻從不趨炎附勢,令人稱道的是,他還有許多名流顯宦的至交好友。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杜牧盛贊他的清高豁達,為他的遭遇鳴不平,甚至不惜與白居易反目,諷其“睫在眼前長不見”。
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一樣,即有豪邁曠達的渾厚,亦有凄婉細膩的沉靜,《題金陵渡》屬于後者,是其代表作之一,清新淡雅,流傳頗廣,清值得一讀。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唐 張祜《題金陵渡》
簡譯:
夜晚獨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上,一夜輾轉難眠,心中滿懷羁旅之愁。
黎明前的黑暗時分,江夜潮落,月兒西斜,遠處幾點星火閃爍的地方便是瓜洲。
賞析:
張祜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世人稱其為張公子,早年寓居蘇州,常往來于揚州、杭州等地,秀麗的江南山水,和鐘聲悠揚的古寺,陶冶了他的情操,令其寫出了許多空前絕後的詩篇。
這首《題金陵渡》就是他一次夜宿長江金陵渡口時所作,前兩句寫夜宿的地點,和彼時的心情,後兩句描繪夜景的美好生活,以襯托其孤獨落寞的羁旅情懷。
“金陵津渡小山樓”,首句開宗明義,交代自己夜宿的地點,“金陵渡”是渡口名,在現在江蘇省鎮江市附近,“津”是渡口之意,“小山樓”是渡口附近的小樓,即詩人的住宿之處。
“一宿行人自可愁”,次句寫彼時的心情,獨自一個人借宿在這座小樓上,羁旅堪愁,徹夜難眠,“宿”是過夜的意思,“行人”指作者自己,“可”謂當。
前兩句起筆平平,極其自然地描繪出了兩個靜止的畫面,夜色裡,有伫立在渡口邊的小樓,暗夜中,小樓内有孤燈和未眠的旅人,這樣的畫面,難免不令人心生羁旅之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徹夜未眠的詩人站在小山樓上眺望江夜,此時,寒冷的江潮剛剛落下,天邊的月亮也已經已西斜,“斜月”是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彼時,月光清幽,夜色暗淡,天還未破曉,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分,此句承上啟下,呼應了上句的“一宿”,點出了詩人一夜不成眠的狀态。
“兩三星火是瓜州”,尾句是全文的點睛之句,令人眼生明亮,心生美好,“星火”形容遠處三三兩兩像星星一樣閃爍的火光,“瓜州”在長江北岸,與鎮江隔江相望。
黎明前的大江上,煙籠寒水月籠沙,多多少少總會令人心生凄涼之感,特别是羁旅漂泊之人,可是,當對岸瓜州那星星點點的火光忽然明亮起來的時候,又讓人心生多少明媚和溫暖。
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這點綴在朦胧夜色中的兩三點星火,清新淡雅,隐藏着多少驚喜和感歎,它使得整首詩都跟着明亮起來。
詩人漫遊江南,排遣懷才不遇之情,夜宿鎮江渡口,孤單寂寞冷,愁緒滿懷,高樓遠眺,黎明前這兩三點星火,令其豁然開朗,來日可期,總有一種生活方式可慰餘生。
寫在後面:
唐穆宗長慶初年,徐凝和張祜同應貢舉,二人才學不相上下,杭州刺史白居易為能分出誰當首薦,出題令其決賽,結果徐凝名列第一,張祜覺得這是一種恥辱,遂“行歌而返”。
白居易這樣的考核本來就有失偏頗,況且他又與徐凝交往過密,所以,這對于才華橫溢的張祜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失落和打擊。
張祜遭到的第二次打擊在唐敬宗年間,彼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親自起草奏章向朝廷薦舉他,還把他的三百首詩獻給皇上。
可是,當唐敬宗詢問彼時身在朝中任要職的元稹時,卻遭到元稹的挖苦和諷刺,說其詩不過是“雕蟲小技”、“影響風俗教化。”等,結果可想而知,張祜再一次被排擠出權力中心。
張祜以詩聞名,不善于寫科舉文章,他豪放豁達流連詩酒,也喜談兵劍論國事,渴望進入仕途有一番作為。
“可憐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自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他,卻懷才不遇,遭到了接二連三的打擊。
此後,他一度心灰意冷,決意不再踏入仕途,遂至淮南,寓居丹陽,修籬種菊,開始了陶淵明似的隐居創作生活。
“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緣詩。”,史書對張祜的生平事迹雖然記載很少,但他的10卷詩集468首詩卻至今保存完好,這首《題金陵渡》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且流傳頗廣,讀來令人有回味無窮之感。
張祜像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