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唐伯虎。除了唐伯虎過往的名氣外,周星馳的扮演,也為這位古代才子加了不少分。而在四大才子中,除了唐伯虎外,知名度最高的,應該就是祝枝山。祝枝山擅詩文,尤工書法,曾憑借一手好字名動海内。而徐祯卿則是天才少年,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說來說去,隻有文徵明起點不高。還顯得“很笨”。
文徵明
少年坎坷文徵明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出生在蘇州府長洲縣的一戶官宦人家。成化十年,他的父親文林擔任溫州永嘉知縣,母親祁氏帶他們兄弟倆赴溫州與父親團聚。不久之後,母親又帶着他們兄弟返回蘇州老家。成化十二年,母親祁氏病逝,文徵明被托付給外祖母撫養。文徵明性格内向,直到8歲還不會說話,所以有人便懷疑他是個低能兒。但父親文林卻很看好他,認為這個兒子是大器晚成之輩。
成化十六年,11歲的文徵明終于開口說話,父親将他送到了私塾讀書。之後,文徵明一直跟着父親南遷北調。成化二十一年,文徵明返回蘇州故裡,與唐寅、都穆結為朋友。後來,他跟随都穆寫詩,同唐寅切磋畫法。明孝宗弘治元年,文徵明參加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但因為寫字難看,所以在歲試時被考官判為三等,應試不中。從此,文徵明開始鑽研書法。
文林
中年磨難弘治二年,文徵明開始跟随沈周學畫。弘治四年,又憑借父親的關系,跟着南京太仆寺少卿李應祯學習書法。弘治八年,在父親的引薦下,文徵明又跟着吳寬學古文。可以說,為了能讓文徵明學有所長,他父親文林是操碎了心。而文徵明的科舉之路也非常不順暢。弘治八年,他第一次趕赴南京參加科舉考試,沒有考中。弘治十一年,他再次在南京參加鄉試,依舊沒有考中。弘治十七年,文徵明第三次參加南京鄉試,還是名落孫山。
文徵明
就這樣,文徵明每隔一兩年就參加一次科舉,一連考了9次都沒有中舉。直到嘉靖二年,文徵明以歲貢生的身份參加吏部考試,才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職。此時,文徵明已經53歲。文徵明性格耿直,又不喜歡阿谀奉承,所以在官場上也玩不轉,過得很不開心。在多次提交離職申請後,文徵明終于在嘉靖五年離開官場,專心回家創作。
晚年奮發圖強唐伯虎善畫,祝枝山工書,且都是少年成名。唯有文徵明是在退休後才開始發揮自己的餘熱,走上文學的巅峰。在退休之後,文徵明随老友遊山玩水,寫詩作畫,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如書法方面的《古木蒼煙圖》 ,書法方面的《離騷經》等,都是他在人生的後半段創作的經典名篇。
文徵明
他在畫風上受沈周影響較大,卻并未專師一門,而是緻力于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在書法上,他取得的成就在當時幾乎是無與倫比的,行、草、隸、篆各體皆工。他的書法,不僅風靡江南,甚至遠播日本。衆多的文氏後裔與門生,也彙成了蔚為大觀的吳門書派。由于他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所以又被人稱為“四絕”。而他的成就,也遠遠超過了年少成名的唐伯虎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