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玉德
從文獻學的角度研究徐福其人及其東渡, 可得如下結論: ( 1) 徐福為少昊族裔、徐國後代、戰國後期的秦代“ 齊人” 及琅邪方士; ( 2) 徐福二次東渡不歸是一次政治避難行動; ( 3) 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 9)、始皇三十七年(前21 0) 的六七月間, 自琅邪港啟航, 作沿岸逐島航行, 東渡止于日本今和歌山縣新宮市; ( 4) 徐福東渡日本, 帶去了秦代先進的物質文明, 形成了彌生文化。
徐福為什麼東渡日本( 蓬萊等三神山) ? 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齊人徐市等上書, 言海中有三神山, 名曰蓬萊、方丈、流洲, 仙人居之。請得齋戒, 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 人海求仙” 。講得很清楚, 目的就是“ 人海求仙人” 及“ 不死之藥” 。始皇三十七年( 前21 0 ), 徐福闊别故土,9 年後返回琅邪, 再請始皇批準他作二次東渡, 從表面看, 其目的仍是“ 人海求神藥” 。
問題在于徐福二次東渡後何以一去不歸? 根據《秦始皇本紀》, 一是因為“ 入海求神藥, 數歲不得, 費多, 恐譴” 。依據“ 秦法, 不得兼方, 不驗, 辄死”徐福是方士, 人海求神藥是他取信于始皇的唯一方伎, 方伎不驗, 依法當死。一去不歸, 是為了逃避死罪。另外是因為盧生、韓終、侯生等燕地方士引發了“ 坑術士” 的嚴重政治事件。
日本近代官方哲學奠基者井上哲次郎《教育救語衍義》稱: “ 當太古之時, 瓊瓊柞命奉天祖天照大禦神之诏而降臨, 列聖相承。至于神武天皇, 遂讨奸除孽, 統一四海, 始行政治民, 确立我大日本帝國。故而我邦以神武天皇即位而定國家紀元。” 神武天皇實際上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他統一并締造了日本國, 從他開始, 萬世一系, 皇統連綿, 以迄于今。
《史記》兩次涉及徐福東渡人數, 據《秦始皇本記》, 始皇二十八年東渡人數為“ 童男女數千人” , 僅此而已; 對始皇三十七年徐福二次東渡人數等則略而不記。
徐福二次東渡人數為3000, 并帶去了秦代中國先進的諸如冶銅、冶鐵、制陶、紡織等手工業技術和以稻作為代表的五谷種植農業技術, 成功地将秦代先進的物質文明移植于日本, 形成了以九州為中心的日本鐵器時代前期的彌生文化( 約當公元前3 世紀至公元3 世紀)。
兩次共計上萬人( 含水手、船工、武士等) 東渡, 渡船是一個關鍵。據《吳越春秋》、《越絕書》等史籍, 春秋時的吳國已有了大翼船。船體廣1.6 丈( 約3.6 8 米)、長12 丈( 約2 7.6 米), 可載戰士2 6 人、槳手50 人、舵工3 人、操長鈎矛斧者4 人、吏仆射長各2 人, 凡91 人。勾踐徙都琅邪, 使樓船卒2 80 0 人伐松柏以為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