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在人們心目中有三個“特别”的印象。
特别會作詩。号稱詩仙,青衫長袍書生風流。
特别能喝酒。“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的是李白,“一日須傾三百杯”,是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還是李白。
特别的傲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說的都是咱白哥,就是那“愛咋咋地”的樣子。
大部分人可能隻看到了這一面,今天,我來給大家聊一聊李白的另類人生,起底李白的另外一面。
李白的道士身份李白不僅是典型的“文士”,還是如假包換的“道士”。
道教在唐朝地位尊崇,關鍵是因為皇家尊崇。
說來好笑,李唐皇室從隋楊手中奪取天下後,竟然有點不自信(因為畢竟有鮮卑族血統),為了證明自己是華夏正統,便要去拉個有名望的祖先來壓陣,結果找來找去竟賴上了老子(據說叫李耳或李聃,反正是姓李)。
中國的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在影響力方面一直被外來宗教(佛教)壓制,所以硬拉個跟道教思想毫不相幹甚至沖突的“道家”創始人老子“入夥”,供上神壇,奉為道教始祖。
所以李唐皇室中皇帝身邊道士多,大唐公主出家當道姑的多。
道教相當于大唐帝國光明正大的第一大派,李白正兒八經加入了,還有檔案可查的。
李白同志從一介布衣被唐玄宗直接征召,跟兩個“同志”的推薦有關,一個是相當于國師的道士吳筠,另一個是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道姑),想想李白當年公關還真是有手段有套路。
後來李白铩羽而歸,有點心灰意冷,于是寫下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詩句,一副道骨仙風的樣子。
李白的俠士身份
李白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俠士。
李白曾在《與韓荊州書》中自我介紹“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李白還曾對人說“少好任俠,手刃數人”,不知道是吹牛還是真有其事。
反正他在《俠客行》裡寫道“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後世武俠小說的作者估計是從李白詩中得到啟發,大俠的形象基本都是這個樣子。
李白的很多詩中都有寶劍出現,譬如“曉戰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将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又譬如“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
李白随身帶劍是肯定的,當年他一個人四海雲遊,到處逛吃逛吃,名山大川裡豺狼虎豹都是有的,隻是沒有看到他幹死老虎的記錄。
他從小習武,武功應該不俗,據說他跟大唐第一劍客公孫大娘還有一段淵源。
他詩中所呈現的俠士形象其實就有他自己的影子,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個疏财仗義、快意恩仇、一諾千金的俠士!
當然,他的武功究竟如何,也歡迎大家來探讨。
李白的偶爾謙卑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李白性情确實狂傲,但他也有謙卑的時候。
25歲的李白出蜀地,順江東下,第一站來到湖北安陸,一住就是好幾年,期間,他為求功名,帶上自己的詩文,到處求人推薦,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做“遍幹諸侯”,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唐朝,文人士子求功名,絕大部分都會在科舉考試前帶上自己的詩文,去拜訪當時著名的“大佬”(如賀知章這樣的高官名士),一經他們推薦,立即身價百倍。
這種類似于“走門子”、“拜碼頭”的方式在當時很流行,也沒什麼不好意思,像大名鼎鼎的王維也搞過,杜甫曾經在長安“拜碼頭”曆時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随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真是一把心酸淚呀!
李白在安陸就曾拜過荊州長史韓朝宗的碼頭,寫下“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樣的阿谀奉承詩句。
韓朝宗在當時職位高,名氣大,在今天看來,這樣的人給李白提鞋還差不多,但在當年卻讓李白卑微成這個樣子,即便如此,李白還沒被人家看上。
這是李白剛出道不久的事,還有一件事發生在李白的晚年。
“安史之亂”發生後,李白政治不敏感,上了永王李磷的賊船,成為叛逆,平叛的統帥就是十多年前跟李白蓋一床被子睡一張床的小弟——高适。
李白被俘後在牢房裡給高适寫了求救信《送張秀才谒高中丞并序》,在這封信裡,李白完全是卑躬奉承高适,先把高适吹捧上了天,後請高适出手營救。
但高适已經不是當年的布衣高适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高适頭腦清醒,他沒有蹚渾水,而是置身事外。
後來還是那位扶大廈于将傾的一代名将郭子儀出面救下了李白,免死流放夜郎。
多年前郭子儀在邊關曾犯事,是李白從唐玄宗面前讨個人情救下了他,所以說好人有好報,多做善事總是沒錯的。
李白從此以後跟高适在朋友圈裡互相拉黑,再無往來。在生死攸關的大事面前,指望兄弟朋友來拉一把,甚至寄托全部希望,結果隻會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李白晚年在高适面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高适本是有情有義的漢子,但一入官場成政客就顯得冷酷無情,也許不是無情而是無奈。
李白一生中可數的兩次卑躬屈膝,都沒有換來應有的尊嚴,早知如此悔不當初!也許這才是人生真相,鮮血淋漓不忍直視!
李白的混血身世
李白是個一心想幹大事的人,他心比天高,自比東晉名相謝安。
他仕途的目标是王侯将相,他的人生追求是匡扶社稷經世濟民。
他幾十年如一日不停地跑圈子拜碼頭,即所謂的“幹谒”。他為什麼不去參加科舉考試呢?
以他作詩的才能參加科考是很有優勢的,但他一次都沒有去嘗試。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沒有這個資格!他的身世決定了他沒有這個資格。
現有的資料顯示,他出生在大唐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随父親遷回今四川綿陽江油青蓮鄉,父親李客是商人,母親是誰不知道,李白所有詩文中從未提及過母親,似乎這個人不存在。
我的分析是,李白的母親應當是突厥人(胡人),李白應該是個混血兒,這從李白的容貌長相及其性格方面可以得到證實。
李白的父親估計在碎葉城犯了事,他是帶着孩子潛回蜀地的,因為是潛回的,沒有譜牒文書,相當于今天沒有戶口,屬于“黑戶”,另外李白父親是商人,唐朝商人地位很低,其子女是不能入仕的,所以,李白不敢跟人提身世,甚至刻意隐瞞身世,這成為伴随他一生内心深處的隐痛。
李白的兩次入贅人往往缺什麼就想得到什麼,李白家族缺政治地位,他一輩子孜孜以求的也就是這個,哪怕“入贅”也在所不惜。
李白的第一段婚姻媒人就是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娶的是相府千金,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
李白算是攀上了高枝,但卻是以“入贅”的形式,盡管心裡可能不舒服,但為了仕途是值得的。
在安陸,李白度過了一生中最安穩的十年,生了一兒一女。
然後許氏因病去世,李白開始浪迹天涯,一年後,娶劉氏,因李白不務正業,不會營生,常遭劉氏責難,憤而離婚。
在公元742年,李白接到朝廷征召,大喜過望,寫下“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既表達了對劉氏的強烈不滿,又抒發了自己的壯志豪情。
744年,李白被“賜金放還”,皇帝出手肯定闊綽,對普通百姓就是天文數字,李白帶着真金白銀回到了東魯,娶了曾經暗戀的鄰家女,又生了一個兒子,然好景不長,幾年後鄰家女也因病去世。
又過了幾年,五十多歲的李白漫遊梁宋,有次喝醉了酒,在梁園一塊牆壁上奮筆疾書,然後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千金買壁”的故事,一擲千金的人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又是一個才貌俱全的相府千金,才子佳人喜結良緣。
李白再度“入贅”。這種金繡球怎麼全砸到了李白的頭上,我等凡夫俗子怎麼就一個都碰不上呢?
說到底還是實力啊!李白的文采足可以把他撐上這個台面。
宗氏女對李白是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的,李白入獄後,宗氏女動用了一切資源營救李白。
李白在外面熱火朝天,在家裡卻親情疏淡。作為李白的家人,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不願對人提起他的家世,他詩中沒提及過他的父母,在現有的資料中查不到他奔喪丁憂的記錄,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
他也不是一個好丈夫,他喜歡喝酒,交友,雲遊,長期不歸家,他揮金如土,但又沒正當職業,還不屑賺錢營生。
他有兩首詩足以證明這一點,一首《贈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還有一首《自代内贈》“妾似井底桃,開花向誰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做李白的妻子就等于“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同時他也不是一個好父親,他沒時間陪孩子,也不管孩子的教育,啥都不管,甩手掌櫃一個,所以他的兒子就淪落社會底層,女兒嫁一村夫。
李白在家中排行第十二,人稱“李十二”,說明他還是有很多兄弟的,但跟兄弟也基本老死不相往來。
李白的錢從哪裡來的?
喝酒狎妓是李白生活中的日常。這并不是說李白是人渣或者人品有問題。
在唐朝男人特别是文人,這是極為正常的,即便王維這樣的被後世視為男人典範的人,在年輕時也多次參與這類活動。
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金陵酒肆留别》“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觞”。
《對酒》“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李白有時候在路上也要去撩妹甚至約個炮啥的,請看《陌上贈美人》“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大約風流才子基本就是這個德性。
最後一個問題,李白長年在外面遊曆,花天酒地、揮金如土,他哪來的錢?
我的分析,主要有四個來源:
一是啃老,李白父親經商,家境殷實,李白屬于“敗家子”那類的。
二是吃軟飯,“入贅”嘛,宰相府供應一個把玩家還是沒問題的,特别是考慮到将來還有豐厚的回報。
三是皇帝賞賜,前面講過,那可能是一筆不菲的财富,隻要不亂搞,一輩子生活是沒問題的。
四是朋友及地方官員請客贊助。李白朋友遍天下,很多像汪倫一樣的人慕名邀請,不僅不讓花錢,臨走可能還要贈送點盤纏。
李白畢竟在宮中待過,所到之處地方官員還是會公款接待的,李白杜甫高适三哥們遊商丘,地方太守、縣令還親自作陪。
今天,講到了李白人生的另外一面,他的道士身份、俠士身份、偶爾謙卑、混血身世、兩次入贅和經濟來源,哪一個你認為最另類呢?歡迎大家投票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