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是杜牧創作的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的一首七律。
中國古詩詞創作過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481)
千裡莺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着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将傾之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争.....一點點的侵蝕着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後,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谏佛骨表》、險些丢了性命。憲宗被太監殺死後,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治者委婉的勸誡。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杜牧的這首《江南春》,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曆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讨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麼一點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