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提楷書,大家随口就會說出楷書四家顔柳歐趙。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是這四個?為什麼是這麼個順序?
我見過一個解釋,覺得還算合理。
從顔真卿入手,優勢是可以快速掌握占格的問題,因為他的字方方正正,可以撐滿格。
楷書的通用章法是一字一格,今天初學書法也都是用的帶方格的紙,那麼能不能把字寫到中間,能不能寫上去大小合适,這是筆法之外要解決的大問題。就像小孩子學寫漢字,拼音或者數字,用的那個描紅本上,字都是頂格安排的,解決占格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出去,也不要太小,撐滿格最容易掌握。田英章不是也說過,把字寫到格子中間就需要幾年的功夫,說明占格問題很難解決。
用顔體撐滿格之後,容易出現的毛病是什麼呢,就是字寫的松松垮垮。光顧及四周布局了,中間筆畫容易安排不合适,那麼就需要用柳體去補救,柳體字中宮緊湊,結字成輻射狀,就是中心一點向外發散。
但是學柳體也有一個問題,柳體不正,字重心略有傾斜,這時就需要用外觀平穩,結構森嚴的歐楷去矯正。
經過這麼一個過程,占格解決了,結字也解決了,平穩也解決了,但是字缺乏生氣,這是學碑的通病,因此需要用趙孟頫的筆法,并且加快書寫速度讓字活泛起來。
這是館閣體的學習步驟,可以說是古代寫好楷書的捷徑。應該也是适用于我們今天,那麼多考生通過他寫出了标準的卷面,說明他行之有效。
在藝術學習上有一句名言:先死後活,死去活來。學好一門技術,在基礎訓練上要先準确,後生動,熟能生巧。用我的話說就是會不會是方法問題,好不好是時間問題。除了下硬功夫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借鑒,學楷書如果隻學顔柳歐,不去借鑒趙孟頫,寫熟練的結果就是越寫越死,越寫越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