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涔天河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報道
紅網時刻永州5月18日訊(通訊員 劉波 張華兵 楊丁香)5月14日,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涔天河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内的運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24歲的楊江輝和20多名工友正在忙碌地裝配數據線。電子廠的負責人羅運生告訴記者,現有工人中,約一半以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的産品是為深圳華為配套的,如果滿負荷生産,這個建在社區裡的“扶貧車間”可以提供100個就業崗位。
楊江輝是涔天河鎮牛秀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牛秀村隐藏在群山之中,屬高寒山區,從村裡到集鎮要過兩次河,客車無法到村,坐摩托車要走2個半小時山路,生産生活極其不便。2019年夫妻倆帶着兩個小孩和奶奶從山裡搬出來,入住涔天河鎮涔天河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從“鄉裡人”變成了“城裡人”。她被選為樓棟長為鄉親們服務,還就近在社區電子廠做事,從家門口到廠門口就幾百米的距離。丈夫在縣城沱江打工,花2塊錢搭乘公交車即可直達。小兩口家庭工作兩不誤,比過去在廣東打工更有幸福感。“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我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楊江輝說。
楊江輝說的“扶貧好政策”,就是江華2017年以來啟動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16年底,“十二五”湖南水利“一号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下閘蓄水,庫區近3萬名水庫移民搬出大山,走向更美好的新生活。然後,在庫區的水淹區外的瑤山深處,高山陡嶺之上,還居住着一些貧困群衆,對山外的生活充滿着期盼,卻不能享受水庫移民政策。2016年10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整合資金、整合力量、整合項目,精準發力,為全縣确定的“十三五”時期10126名搬遷對象建“金窩”,挪“窮窩”。
涔天河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在社區“扶貧車間”裝配數據線産品。李忠林/攝
縣發改局副局長、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朱國卿向筆者介紹,江華是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最重的縣區之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以來,全縣新建12個城鎮集中安置區,共建成安置房2698套,于2019年底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10126人的工作任務。配套建設架空層廠房和3個标準化廠房,目前已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産業、就業的小微企業68家,幫助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就業1961人。截至2019年12月底,經縣扶貧辦核查認定,10126名易地扶貧搬遷戶已完成穩定脫貧10118人,脫貧率99.9%。其中涔天河鎮安置區建成4棟107套安置房,加上3戶分散安置戶,涔天河鎮安置區共安置103戶417人,均為附近3個鄉鎮10個村組分散居住在深山、高寒、荒山、地質災害多發等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群衆。
涔天河易地扶貧搬遷點扶貧車間一角。李忠林/攝
涔天河鎮鎮長劉瑞平帶筆者參觀整個社區。涔天河社區是為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移民安置而在荒山坡上新建的社區,距離縣城隻有9公裡,通過涔天河大道10分鐘就可以到縣城。上千幢青瓦馬頭牆坡屋頂建築依山就勢,分三個台地錯落有緻布局,形成具有瑤族特色的村寨風情,堪稱新時代的“千家峒”。2017年初,4000餘名水庫移民于庫區統一搬遷到這裡,成為僅次于沱江鎮和水口鎮的第三大安置區。扶貧搬遷安置區與庫區移民安置區融合,集商業、醫療衛生、教育、居住等功能于一體。如今,鎮政府、中小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相繼遷入,成為涔天河鎮3.4萬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警務室、圖書室、老年活動中心、中心廣場等配套齊全,自來水加壓站、垃圾轉運站等公共設施也相繼建成,2019年開通了與縣城聯為一體的市内公交車,城鎮化建設已初具規模。4000多名水庫移民加上400多名扶貧移民,居住、交通、通訊、就醫、上學等生活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縣鄉幹部走訪涔天河易地扶貧搬遷戶。李忠林/攝
在安置區的制高點,劉瑞平說,這裡是涔天河鎮的“工業小區”,規劃建5棟2萬平方米的标準廠房,可為移民群衆增加2000個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現已建成1棟4層框架結構廠房,進駐小微企業5家。涔天河工業廠房與9公裡外縣城的江華高新區,分别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驗區和主戰場,成為“規模企業進園區、小微企業進社區”的産業扶貧“黃金搭檔”,貧困群衆“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緻富、同步奔小康”的目标正在穩步實現。
從安置區東望,2公裡外是113米高的涔天河水庫大壩,橫亘峽谷之中的潇水河上,把涔天河鎮分為山裡山外。山裡山外,各有各精彩。大壩上遊,縣裡依托有“天河瑤池”之稱的良好自然生态,正在規劃5A級涔天河旅遊度假區,一個新的涔天河“湖湘風情文化旅遊小鎮”呼之欲出。安置區作為進入度假區的門戶入口和遊客服務中心所在地,将為庫區移民和貧困群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産業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