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在“老新飛人”的心裡,這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他們之前聽到新飛的老廠房要被拆除,心中并沒有強烈的感覺,隻是感覺“老新飛”的時代過去。可是這個日子,象征着新飛的銷售大樓要被爆破。
下午3點36分,一聲巨大的轟響在新鄉傳開,一座建築轟然倒塌,一個屬于新飛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新飛,昔日的冰箱之王,曾引領着時代的潮流,在其最為輝煌的時期,新飛冰箱占領着大半個市場,也走出國門為國創彙。那時的新飛,就是一個傲笑群星的王者,連張瑞敏的海爾也要退讓一二。
當新飛的創始人劉炳銀在2001年離世之後,國外資本對新飛開始無情的圍剿,先是拿走了新飛90%的股權,接着頻繁更換董事長,外行領導内行,一步一步把新飛拖垮。
若是劉炳銀能預見這樣的結果,當初會不會就不會服軟同意融資?而新飛集團從一窮二白幹到國内家電行業前二強,劉炳銀又有什麼招數?關于這一些,都要從1983年開始說起。
一、
1983年,河南新鄉的一家小型軍工企業連年虧損,已經累積到了70多萬,就算是空降到這廠子工作了兩年的劉炳銀也無力回天。
工廠在破産的邊緣,劉炳銀臨危受命,擔任廠長,他的身上有領導者的氣質,他振臂一呼,工人們願意留下來跟他一起幹。此時外界大環境給劉炳銀提供了契機,這家工廠要進行民品改造,劉炳銀帶着人前往上海、北京、廣州調研。
劉炳銀是個40後,出身貧寒,沒有上過學堂,但他16歲就開始參加工作,等他當上廠長之時已經42歲,有足夠的工作經驗。他在調研期間,看到各地的冰箱被瘋搶,自家工廠也有這方面的底蘊,于是下定決心,生産冰箱。
前期的準備是漫長的,1984年新飛電器成立,一年後才引進了飛利浦的冰箱生産線,直到1986年才正式投産,一年可以生産10萬台。
自從新飛冰箱橫空出世,在市場上就頗受好評,連續三年成為當地的明星企業。在那個時代,有人說,隻要有錢投資,管理得不錯就有錢賺。但是在冰箱火熱的那個時代,冰箱工廠遍地開花,一時間市場上充斥着各種各樣的冰箱。
劉炳銀能帶着新飛冰箱縱橫多年,離不開他的未雨綢缪。他看到了冰箱市場的供需失衡,市場上的貨多了,那就要打一場價格戰,想要在價格戰中取勝,必須薄利多銷,靠銷量來攤薄成本。
所以,其他廠子選擇減産來去庫存,劉炳銀反而鼓足幹勁,逆勢擴張,瘋狂生産,新飛冰箱在這個時期,倉庫裡最多有三萬多台,但迎來了價格戰,新飛冰箱反而占據了先機,更有優勢。
在這冰箱業混戰期間,劉炳銀用他的高瞻遠矚,成功帶着新飛冰箱首度突圍,在1989年下半年,廠子不虧反賺,一時之間成為冰箱業的“頂流”。
但真正讓新飛冰箱騰飛的,是劉炳銀在1990年的新品發布會上,當着全廠工人的面,砸毀了1400多台質量不合格的冰箱。
雖然新飛電器在成立之初,就把“質量就是新的生命”這句話印刷在廠房上,但是沒有親身體驗過“砸冰箱”,就會在質量面前有懈怠。
劉炳銀的這次砸冰箱事件,影響不亞于1986年張瑞敏那次砸毀76台冰箱,從這之後,質量這兩個字就镌刻在新飛人的心中。
靠着劉炳銀的鐵腕治廠,新飛冰箱開始迎來的騰飛的時間段,那會兒冰箱業有四朵金花,新飛、容聲、美菱、海爾,有質量也有銷量的新飛占據榜首。
二、
新飛冰箱一直面臨着一個尴尬的問題,沒有技術研發部門。當時新飛所生産的冰箱,圖紙基本都是國外給的,新飛冰箱是照葫蘆畫瓢生産出來的。好在劉炳銀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1992年率先成立技術開發部,吸引和招攬人才。
當劉炳銀了解到無氟冰箱時,也想帶領新飛生産,可惜苦于沒有資金開發新的生産線,也沒有資金去攻克無氟冰箱的難題。
90年代是吸引外資投資的火熱年代,也是一個試水的年代,那會兒已經有了很多外資進入國内,但是他們投資的要求有兩個“必須”,一個是必須控股,另外一個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
劉炳銀對資本市場不了解,有人提出并購引來資金時,劉炳銀壓根就不感興趣,他是企業的創始人,想要讓他交出新飛的控制權和管理權,如同割肉般難受。為了能生産無氟冰箱,劉炳銀在合資并購這方面,終究還是松開了口。
當新加坡的豐隆集團來河南新鄉考察時,對新飛電器很滿意,雙方在談判桌上坐下來時,其他條件都可以滿足,唯獨企業的控制權和管理權絕對不讓。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人提出引入第三方投資,也就是在香港成立的豫港電器,三方經過協商,新飛占股49%,豐隆占股45%,豫港則占6%。
豫港電器承諾,會同意劉炳銀是新飛集團的董事長,這樣一來這筆投資才順利結束,同時也給新飛的衰落埋下了一個大坑。
新飛引入外資的第二年,1995年就生産出了無氟冰箱,那會兒是市場上是首款,新飛再一次引爆市場。加上新飛内部有屬于自己的技術開發部,每次新飛冰箱的新品,往往都會成為引領市場的潮流。
新飛冰箱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冰箱出廠量從36萬台上升到100萬台,新飛冰箱是那個時代的無冕之王。
這邊冰箱業是一片形勢大好,但在新飛集團内部,劉炳銀就有點難受了。在1997年,他的心中就醞釀着多元化,涉足家電行業的另一個分支——空調。當他把方案拟了兩次,放在董事會讨論時,豐隆和豫新舉手反對。
豫新電器是在新加坡,在豫港電器拿到6%的股權不久後,就轉讓給了豫新。豫新和豐隆都在新加坡,他們手中的股權有51%,可以遙控新飛集團。
劉炳銀在晚年吃到了一個硬骨頭,隻得含淚咽下去,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撒手後,外資對新飛集團進行了“毀滅式”圍剿。
三、
從1997年到2001年,新飛錯過空調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以後再也沒有機會。
2001年9月,60歲的劉炳銀沒能看到新飛集團踏出多元化的一步,含恨而逝。一個多月後,豐隆集團迫不及待地在上海召開董事會,宣布收回那6%的股權,成為了新飛集團的大股東。
新飛踏入了“後劉炳銀時代”,在劉炳銀先前的鐵腕之下,新飛冰箱還未跌出市場前五,豐隆集團也不敢肆意妄為。此時新飛人的心中對這個廠子還是保留着深厚的感情,2003年廠房起火,消防員還未到,員工們就拼盡全力進場救火。
但是到了2005年,一切情況就發生了改變。這一年的9月25日,豐隆集團宣布花5個億,再拿到了新飛39%的股權,累積下來豐隆手中有90%的股權,新飛把自己手中緊握的管理權和控制權,還有生産權,一股腦全部交了出去。
豐隆有自己的人事部門,他們直接派董事長、總經理空降新飛,由外行領導内行,新飛的情勢從這一天發生了改變。
豐隆的手法傷害到了員工對新飛的感情,有一件事最為明顯,2007年新飛廠房再次發生大火,這一回,新飛的員工眼睜睜看着火龍吞噬廠房,他們不再像2003年那般奮不顧身了。
新飛進入了“豐隆時代”,人事混亂,人心不齊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2008年新飛出現了持續虧損的情況。豐隆集團認為是班底的緣故,于是在短時間連續更換董事長,每次變動,新官上任總是推翻前任定下的計劃,再重新制訂戰略,倒騰來倒騰去,新飛的生産斷斷續續。
新飛不是沒有機會重回一線的機會,豐隆集團曾命新飛老副董高嘉琳擔任董事長一職,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老員工的感情,恰巧那時正是“家電下鄉”的旺季,而新飛在2012年出現了第一次停産,錯過了入場最佳時機,等到恢複生産時,家電下鄉的已經步入了尾聲。
此時的新飛,在冰箱業務上像是個垂暮的老者,就算有心,那也無力了。而豐隆集團見到新飛已經喪失了優勢,失去了競争力,于是搭台唱戲,在2018年把新飛賣給了康佳,作價4.55億。
河南新飛,至此成為了過去式,對于“老新飛人”而言,他們為這個廠子盡心盡力幹了一輩子,就算新飛不再是那個新飛,至少還有些建築物可以緬懷、追憶。
到了2019年,新飛的銷售大樓被爆破拆除,也就意味着,那個有形的建築在現實生活中徹底坍塌,直接擊碎了“老新飛人”最後一道關隘。
若是劉炳銀知道今天這個情況,不知道還會不會同意與豐隆合作?會不會讓出51%的股權,導緻了新飛的結局?
曆史已經如此,再也沒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有一點可以确定,憑借劉炳銀在商場的拼勁,如果他對資本運作的認識深刻,一定不會白白讓出51%,反而是緊握,在離去之前,做好一個可以保護“孩子”的措施。
四朵金花有三朵凋零,各有各的原因,新飛最是令人歎息。就算老新飛已經離去,劉炳銀的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沒有他就沒有新飛,沒有他也就沒有冰箱之王,他已經給時代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便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