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隐性
方法一:依據顯隐性性狀的概念(也叫雜交法)
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所有F1均表現一種性狀。則F1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隐性性狀。(注:在F1數量較多情況下,才可作出這樣的判斷)
方法二:依據性狀分離現象(也可叫自交法、性狀分離法)
①自交後代發生了性狀分離的親本所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隐性性狀。
②表現型相同的親本相交,若子代出現性狀分離,則親本所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隐性性狀。
③在一個種群中,多對表現型相同的親本相交,若子代均無性狀分離,則親本所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隐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注:此法應強調是“在一個種群中,多對表現型相同的親本相交”,這句話隐含有随機交配之意。若是人為選定數量較少的幾對表現型相同的親本相交,則不能作出上述判斷)
方法三:假設推論法
在運用該法判斷顯隐性性狀時,若出現假設與事實相符的情況時,要注意對兩種性狀同時作假設或對同一性狀作兩種假設,切不可隻根據一種假設得出片面的結論。但若假設與事實不相符時,則不必再作另一種假設,可直接判斷。
2. 伴性遺傳(以上口訣還需具體情境具體分析)
無中生有為隐性,隐性遺傳看女病,父子都病為伴性
無中生有為隐性,隐性遺傳看男正,母女都正為伴性
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母女都病為伴性
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女正,父子都正為伴性
3. 細胞分裂(主要指減數分裂、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染色單體數目變化、DNA含量變化、染色體上DNA分子數的變化、DNA複制的新的核苷酸鍊數目、同源染色體的變化。着絲點分裂是關鍵。赤道闆和細胞闆要分清。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實質要弄清。
4. DNA複制相關的計算——DNA複制為半保留複制,親代DNA分子複制n代其結果分析如下:
子代DNA分子數為2n個。其中:
(1)含有親代鍊的DNA分子數為2個。
(2)不含親代鍊的DNA分子數為2n-2個。
(3)含子代鍊的DNA分子有2n個。
子代脫氧核苷酸鍊數為2n 1條。其中:
(1)親代脫氧核苷酸鍊數為2條。
(2)新合成的脫氧核苷酸鍊數為2n 1-2條。
消耗的脫氧核苷酸數
(1)若一親代DNA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m個,經過n次複制需要消耗遊離的該脫氧核苷酸數m·(2n-1)個
(2)第n次複制所需該脫氧核苷酸數為m·2 n-1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