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高署丞”。明代薛立齋後來當上了禦醫,所以在他的醫案中,有很多都是官員。
“脾胃素虛”。其實很多官員的脾胃都是不好的,為什麼呢,因為平時肥甘厚味及辛辣酒食吃的太多了,加之平時工作比較操勞,所以易傷脾胃。而我們現在人的生活不正是和當時官員奢靡的生活一樣嗎?所以讀薛立齋的醫案,有很多時候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讀來對自己的健康也更有幫助。
“因飲食勞倦,腹痛胸痞”。平日裡因為飲食沒有調養好,加之工作操勞,患上腹痛,并且胸部感覺痞滿不适,心中不舒,像是什麼東西堵在裡面一樣。
“誤用大黃等藥下之,谵語煩躁,頭痛喘汗,吐瀉頻頻,時或昏聩”。别的醫生一看,你這胸中堵得厲害,且腹痛,一定是有實邪瘀堵于腸内,那就給你用瀉下之法把邪氣瀉出去病就能好。結果用了大黃的瀉下之藥後,這位姓高的官員就開始說胡話,人非常煩躁,頭痛,喘的厲害,并且全身都出汗,又吐又瀉根本止不住,有時候感覺人都快不行了。
“脈大而無倫次,用六君子加炮姜四劑而安”。這時候隻能請薛立齋來診治,薛立齋診其脈,其脈大而無倫次,“脈大”為人體正氣不足,正氣做最後抵抗,鼓舞最後的氣血應脈,這種大脈一按是空虛的,“無倫次”表示人體心神渙散。于是薛立齋便用六君子湯加炮姜,患者隻服用了四劑藥,這麼危重的病證就居然救了過來。
患者平素脾胃運化功能就不行,脾虛乃濕盛,體内的痰濕固然也會比較多,而前面的醫生誤用大黃這等寒涼瀉下的藥物,不僅傷及脾胃之氣,而且也會損傷脾陽,導緻患者痰濕内盛、陰寒内結。六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即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的基礎上,加上陳皮和半夏。四君子湯是一切補氣的基礎方,可治一切正氣虧虛之症,陳皮、半夏健脾燥濕化痰,加上炮姜可以溫暖脾陽。如此一來,患者脾胃功能恢複,可将痰濕運化、虛寒外祛。
“但倦怠少食,口幹發熱,六脈浮數,欲用瀉火之藥”。吃完四劑藥之後患者隻是還有些肢體倦怠無力,飲食比較少,口幹,身體有些發熱的感覺,薛立齋診其脈,左右寸關尺脈象皆浮數,這時候患者見自己都是熱症,想用一些清涼瀉火的藥物。
“餘曰:不時發熱,是無火也;脈浮大,是血虛也;脈虛浮,是氣虛也。此因胃虛,五髒虧損,虛症發見”。薛立齋說,身體時不時發熱,而不是一直高熱不退,這不是實火;脈浮大,脈管中少血搏動,則出現浮大脈,這是血虛的證候;脈虛浮,氣虛無力鼓動脈管,這是氣虛的證候。這麼多症狀,都是因為脾胃虛損,無法運化飲食精微物質營養五髒六腑,導緻五髒虛損,所以才會發出這麼多虛的症狀。
“服補胃之劑,諸症悉退”。後薛立齋予以補脾胃的藥物,患者這些症狀就慢慢全部好了。
在臨床上,很多症狀都是身體的假象,有時候會出現“真寒假熱”、“真熱假寒”、“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等一系列幹擾用藥的症狀,這時候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隻有将真正的病因病機找出,才能正确的對“證”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