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不達标,有時并非胎兒出了狀況,而是媽媽計數有誤,或者曲解了胎動的含義。
衆所周知,胎動是胎兒向媽媽吹響的“集結号”,是反映胎兒喜怒哀樂的“莫爾斯電碼”,有時甚至是關乎寶寶性命的“生死線”。因此,每次産檢,醫生都會不厭其煩地叮囑準媽媽,記得密切關注寶寶的胎動。
而數胎動的方法,準媽媽亦都能銘記于心:每天早、中、晚固定三個時間,各數1次胎動,每次1小時,然後将3個數字相加再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數。
一般每小時胎動3~5次,12小時胎動數為50~70次。因此,醫生常會告誡,當12小時胎動數為10~30次時,應密切留意次日計數;如降至10次以下,應即時就診。
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準媽媽發現,胎兒似乎并不那麼聽話,胎動不達标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有的胎兒整個白天都沒動幾次,晚上卻踢得歡,甚至一個小時就有幾十下;有的則時而多動,時而安靜。如果都要往醫院跑,那得多折騰人!
所以,數胎動時,準媽媽若能多注意一些細節,就不必時時草木皆兵,過分緊張了。
數胎動,從孕28周開始多數情況下,懷孕18~20周時,準媽媽才開始感覺到胎動。胎兒越大,胎動越明顯、越密集。孕28~38周是胎動最頻繁的時期,接近足月時則略微減少。
所以,實際上,上述12小時胎動計數,多是要求從妊娠滿28周後開始。此前,隻要能感覺到胎動,且與平常無明顯區别即可。
一般來說,清晨胎動最少,下午開始增多,晚上8~11點最為活躍。此外,巨大的聲響、刺激的強光,均可增加胎動。
為減少不必要的影響,計數胎動時,孕媽媽應盡量選取早、中、晚固定的時間,在環境安靜的場所,集中精神數數。
胎兒連續動幾下,算作一次。但胎兒打嗝(狀似大人打嗝的節奏)不能算作胎動。
覺得沒時間數胎動或無法掌握胎動計數要領的準媽媽,如有條件,可買一台家用胎心監護儀。
動态觀察才準
另外,須知,每個準媽媽的身體狀況不盡相同,對胎動的感知自然也不一樣。譬如,腹壁較薄、相對敏感的準媽媽,很早就能感覺到胎動;而羊水多胎兒卻較小的準媽媽,會覺得胎動不明顯;準媽媽的健康狀況也會影響胎動,如準媽媽發燒時,胎兒活動量會減少,胎動次數也會相應減少。
而胎兒在子宮裡的位置和姿勢也會影響準媽媽的感知。比如,與胎兒背對着媽媽肚皮相比,當胎兒手腳朝向媽媽肚皮的時候,媽媽更容易感到胎動。
并且,胎兒也有自身固定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此時,準媽媽也不容易感覺到胎動。當胎兒靜止不動的時間超過1小時,準媽媽可以吃點東西,或者拍拍肚子,正常情況下,胎兒會很快恢複胎動。
可見,胎動計數不但在于胎兒本身,還與準媽媽的主觀感受有關。
因此,數胎動不光要看具體數值,還要懂得動态觀察比較。一般來說,隻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與之前幾天的計數變化不大,說明胎兒暫時無礙。但如果過去2~3天每天的胎動數是60次,而現在變成了40次以下或80次以上,也就是說胎動變化大于30%時,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意味着胎兒有宮内缺氧的危險,必須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