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月經期吃啥排污血
月經期吃啥排污血
更新时间:2025-04-18 01:11:26

女孩月經期間很敏感,臉上長痘,身體難受,脾氣暴躁,這個時候一定要排污血保證健康。月經期間吃什麼好排污血?跟小編來看看有哪些月經期排污血的食物吧!

月經期吃啥排污血(月經期間吃什麼排污血)1

1、紅豆

紅豆有一個偉大的使命,那就是呵護我們女性,在我們需要它的時候,無私奉獻出它的全部。我們月經來潮的時候因為失血而損失了血液中的血漿蛋白、鐵、鉀、鈣、鎂等(尤其是月經量多者),正在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喝上一碗紅豆沙、紅豆湯或者紅豆粥,既美容又補血,的确是女性經期補血的必備食物。

2、紅糖

紅糖為生活中的常用食品。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砂糖具有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洩惡露的作用。經期喝紅糖水,有助于排除毒素、排除淤血,可讓身體溫暖,增加能量,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

3、溫水

月經期間多喝溫水、多上廁所,更利于排除體内多餘的垃圾,而且多喝水還可以保持大便通暢,這樣也可以減少盆腔充血。多吃蔬菜,保證營養均衡。

月經期腎髒發揮排毒最大作用,注意保暖,不要着涼,别吃生冷的東西,黑色的東西大多是利于排毒的,月經時多吃黑色的東西,比如說黑木耳,海帶也是是非常好的。

月經期排污血食譜:

1、紅豆紫米粥

花生、紫米、紅豆提前浸泡半天。将山藥削皮,切塊。然後燒開一鍋水将所有的材料都放進去,攪拌一下,再轉小火慢慢煮。等豆子和山藥都煮了就差不多了。期間差不多要40來分鐘。在經期喝的話,可以加點紅糖,這樣有利于補血。

月經期吃啥排污血(月經期間吃什麼排污血)2

2、玫瑰花茶

荷葉、何首烏各1、5錢,黃耆、玫瑰花、桑葉各1錢,炒決明子、茯苓、枸杞各3錢,麥冬5錢。将上述的材料用開水沖泡即可飲用,有疏肝理氣、降脂瘦身之功效。

3、山楂桂枝紅糖飲

山楂15克,桂枝10克,紅糖30-50克。山楂肉、桂枝加水同煮,後加入紅糖調勻,煮沸飲用。溫經通脈、化淤止痛,适用于婦女寒性痛經證。

4、黑木耳紅棗飲

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将黑木耳、紅棗洗淨。紅棗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補中益氣,養血止血,美膚益顔功效。适用于月經過多,貧血及身體虛弱者。

咨詢女性健康養生問題,可關注aihaoyicom (長按複制)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腎病不治多久會發展為尿毒症
腎病不治多久會發展為尿毒症
腎髒是腹膜外位器官,隻有一面包被腹膜,因此幾乎不能活動。左右腎髒分别位于脊柱的兩側,左腎一般在第11胸椎體下緣至2、3腰椎間盤之間,右腎比左腎略低1-2cm。腎髒作為人體代謝廢物的清除站,主要發揮生成尿液、排洩代謝廢物的作用,這個過程主要由...
2025-04-18
金桔的功效
金桔的功效
金桔的功效?金橘性溫、味甘,入肺、膽經,具有理氣解郁和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熱病口幹、咳嗽痰多等症适當攝取金橘等柑橘類水果,對防治一些身體不适有良好的效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金桔的功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金桔的功效金...
2025-04-18
嗓子吞咽疼痛導緻腦袋疼
嗓子吞咽疼痛導緻腦袋疼
頭疼、牙疼、喉嚨疼,生活中很常見,如果持續反複就要警惕了。近日,南京腦科醫院接診了一位患者,三年來喉嚨一直像刀割一樣疼,連吃飯喝水都成問題,輾轉各地求醫,一直不見好轉。直到最後診斷才發現,患者原是患了一種少見的神經疾病。患者表示:“吃東西、...
2025-04-18
甘蔗茅根湯配方
甘蔗茅根湯配方
小編在這個五一小長假大吃大喝,每天不是火鍋就是龍蝦、燒烤之類的,一不小心就上火!向朋友讨教了一款下火祛濕的涼茶——茅根竹蔗水。茅根竹蔗水下火祛濕涼茶這款涼茶挺好喝的,不放冰糖微甜,沒有異味。一大早就去了大市場,那裡買的東西齊全,想要的食材都...
2025-04-18
這5種食物中老年人要常吃
這5種食物中老年人要常吃
這5種食物中老年人要常吃?“檢查做了好幾遍,醫院跑了三四家,最後竟然是缺乏蛋白質”,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這5種食物中老年人要常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這5種食物中老年人要常吃“檢查做了好幾遍,醫院跑了三四家,最後竟然是缺...
2025-04-1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