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一跳的科學機制# 假如你正專注于某件事,但此刻突然“砰”的一聲!你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去找聲源,而是先一個激靈。[震驚]除了我們人類,其他的哺乳動物也會被突發的聲音或觸覺刺激驚吓到,這種瞬間被激發的本能防禦行為,俗稱——“吓一跳”,可以将機體多處肌肉收縮反應緊急調動起來,保護容易受傷的眼睛與後頸等部位,也為進一步的防禦反應比如躲避、逃跑等做好準備。與我們現在受到驚吓的頻次和程度相比,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受到的驚吓大概會更多,那麼敏銳的祖先可能就為自己求得了一線生機,而遲鈍的祖先或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所以今天的我們說不定都是那些敏銳祖先的後代,才會保持被“吓一跳”的應激反應。[思考]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并不清楚“吓一跳”是如何在神經系統中運行的。
不過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偉教授課題組通過對小鼠的研究,揭示了它的科學機制,“吓一跳”要經過耳蝸核—腦橋尾側網狀核—脊髓運動神經元這條神經環路。耳蝸核是中樞神經系統對聽覺信息處理的最先一環,它接收到突發的聲音後,會激活位于腦橋尾側網狀核的谷氨酸能神經元,這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為重要的興奮性神經元,如果它過度興奮,我們就會睡不好。之後谷氨酸能神經元會直接投射到脊髓運動神經元,誘發小鼠出現驚跳反射。所有的哺乳動物受到驚吓,都會經過這條神經環路。
雖然我們感覺被吓一跳往往是一瞬間的事兒,但是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哪怕是這一瞬間的應激反應,在我們的機體中也是成體系并且有規律可循的,未來研究人員或許能夠利用這項規律,讓創傷後應激障礙或恐慌症等疾病的患者不再害怕。[送心]
其實,我們在吓别人的時候呢,也許還會成為被吓者。比如我們搞個惡作劇想吓唬别人,也可能反被對方的反應“吓一跳”,要不怎麼說“人有時候就是自己吓自己”以及“人吓人,吓死人”呢!雖然我們繼承了祖先被“吓一跳”的本能, 但個體還是有差異的,所以對于患有心髒病或神經衰弱的朋友來說,開玩笑要注意尺度,惡作劇、恐怖片什麼的就盡量不要嘗試了,因為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吓到别人了還是被吓的那一個。[笑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