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的時候,會發生折射現象,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神奇的大自然在作怪。的确很奇怪,為什麼光在進入新的介質時不保持原來的傳播方向,而是選擇一條曲折的路線呢。這麼想的人,也許對這樣的回答會感到滿意:在本質上,光經過介質交接處所遇到的情況,就像一隊齊步前行的士兵,從幹燥的路面進入一片泥地時經曆的情形一樣。19世紀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約翰.赫歇爾就是這樣解釋光的折射現象的。
請您想象一下,有一隊士兵正行進在一個這樣的地區,這個地區被一條直線分為兩個區域,其中一個區域平坦、光滑,易于行走,而另外一個區域凸凹不平,所以士兵行走艱難,速度不會太快。假設這個橫隊與這條分界線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成某一個角度,這樣,這些士兵就不能同時走到分界線,而是先後到達。每個士兵在跨過分界線後速度都會馬上下降,不能像前面走得那麼快了,所以,就不能再與橫隊中沒有跨過分界線的士兵保持一條直線上,而是逐漸落後于這條線了。
因為每個士兵在跨越分界線時都會遇到同樣的情形,所以如果他們不破壞隊形,不散開,而是繼續保持整齊的隊列前進,那麼跨過了分界線的部分隊伍不可避免地要落于其餘的部分,因此隊列的兩段就會在與分界線的交點上形成一個鈍角。因為士兵們必須齊步走,也不能夠搶先,這就使每個士兵都會按照跟新橫隊成直角的方向前進,因此士兵越過分界線以後的行進路線具有了新的特征,第一,與新橫隊垂直,第二,行進的距離與在沒有降速前的行進距離的比值,正好等于現在的行進速度和原來的行進速度的比值。
我們自己也可以在桌子上直觀地再現這個模拟光線折射的小實驗。用桌布蓋住一半的桌面(圖109),把桌子微微傾斜,然後把裝在一根軸上的一對小輪子(比如,從已經壞了的兒童火車或者其他玩具上拆下來的車輪)放在桌面上,讓它向下滾。如果輪子的行進方向與桌布邊緣成直角,則行進路線是不會發生偏轉的。在這種情況下,您演示的光學定律是:垂直射向介質分界面的光線不會産生折射。但是如果輪子的行進方向與桌布邊成斜角,那麼行進路線在桌布邊緣就會發生偏轉,也就是在速度不同的介質交界處發生偏轉。我們在這裡不難發現,當輪子從滾動速度比較快的那部分桌面(沒有桌布)進入到滾動速度比較慢的那部分桌面(有桌布)時,行進路線(“光線”)的方向是更接近“法線(分界線的垂線)”的。在相反的情況下,會遠離這條法線。
圖109 用以解釋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
從這裡,可以引申出一個關于光折射現象的重要結論:光産生折射,是由于光在兩種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速度相差越多,折射就越大;反映光折射程度的所謂“折射率”,就是這兩個速度的比值。這時,如果您看到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折射率為4/3時,您就會知道了,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在水中速度的1.3倍。
從這裡還可以得出光傳播的另外一個特性。如果在反射的時候光線走的是最短路徑,那麼在折射的時候它走的就是最快路徑:除了這條曲折路線之外,任何其他方向都不能使光線這麼快到達 “目的地”。
----摘自《趣味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