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
春分一到,春暖花開,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種花草樹木迎風綻放。
一、春分常識
春分,是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的節點,幾乎都是12個小時;再就是是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通常,春分是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也就是春分時。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會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出現開始晝長夜短的現象,也就是白晝長于黑夜。
古代,将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候,天空會打雷閃電。
二、飲食情況
春天到了,草木進入萌芽期,人體血液也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高峰期,此時,容易出現非感染性疾病。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态。
在飲食上,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
在生活上,要保持輕松愉快,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态。
在起居上,要堅持适當鍛煉、按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實現養生的最佳效果。
三、民俗活動
1、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一天,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其玩法确簡單易行,而且富有趣味。
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2、吃春菜
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菜”是一種野苋菜,人們稱之為“春碧蒿”。春分那天,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的。采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春分吃春菜,人們祈求的家宅安甯,健健康康。
3、春祭
春分時節,有開始掃墓祭祖的習俗,也叫春祭。
掃墓前,先要殺豬、宰羊,邀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
掃墓時,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
最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
4、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幾乎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準備不用包心的湯圓。少則十多個,多則二三十個不等。
用水煮好後,用細竹插上,然後,來到室田邊地頭,置于地裡。這叫粘雀子嘴。
意思是粘雀子嘴,寓意雀子不再來破壞莊稼,保證糧食作物喜獲豐收。
5、放風筝
春風徐徐,正是放風筝的時候,婦女小孩争先恐後放風筝。有的還在風筝上寫上祝福,放飛夢想,希望天上的神看到,實現自己的願望。
現在市場上賣風筝的比較多,價格不高,适宜于小孩子們玩耍。那時候,人們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比較大,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大家高興的時候,免不了還要相互比賽,看看誰的風筝放得更高,分享着春天的快樂。
6、祭日
過去,人們祭祀活動比較多,有祭天與祭地、祭日、祭月等等活動。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那樣隆重,但是,祭日儀式也很重視。在明代的時候,祭日時,要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
當到了清代的時候,祭日禮儀議程比較多,主要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馔、送神、送燎等,是不是也很隆重。
【小結】
常言道: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
春暖花開,天氣變暖,空氣清新自然。這時候,人們喜歡走到戶外,踏青賞花遊玩,不亦樂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