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陳華文)7月29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下簡稱“地大”)獲悉,該校賴旭龍教授領銜的古DNA(古基因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支已滅絕的老虎支系,距今4.35萬餘年,研究人員根據樣品采集地點将其命名為“大安虎”。
現存于世的老虎主要包括六個地理亞種:西伯利亞虎(東北虎)、華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印度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已有研究認為,它們均分化自一個距今約11萬年的祖先種群。
研究人員使用古DNA方法研究發現,大安虎的祖先種群與現生老虎的祖先種群在約26萬年前就已分道揚镳。與現生老虎的祖先随後在各地輻射分化形成不同地理亞種不同,大安虎代表的遺傳支系,随後走上了絕滅之路。這意味着老虎的演化曆程中,有部分遺傳支系丢失了。
記者了解到,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老虎化石發現于我國甘肅,距今超過200萬年,存在于早更新世,其他中、晚更新世的虎化石也遍及東亞。古虎化石的發掘并不鮮見,為何老虎遺傳支系的研究成果卻很少?
地大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教授盛桂蓮介紹,DNA存在于生物的所有細胞中,揭示了生物的遺傳信息。但化石中的古DNA很難得,在低溫、幹燥、堿性土壤等适當條件下,化石才可能含有微量和高度碎片化的古DNA。在得到古DNA數據之前,消失的老虎支系的遺傳信息,一直被塵封在破碎的、易被誤讀的化石中。古DNA研究使得絕滅的老虎支系重見天日,為系統全面地探究老虎的演化曆史提供了必要的、不可替代的分子依據。
據悉,此研究成果也是世界首例古虎基因組研究成果,與吉林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合作完成,在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生物科學》上發表。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