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茶與壺就難以分割,有茶必有壺,有壺必有茶。在衆多壺中,紫砂壺又促成了茶與壺最好的結合,讓茶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是明陶園創始人路小明對茶與壺之間的淵源描述,他說自己做紫砂壺四十載,隻為讓茶與紫砂之間的情緣可以有更好的傳承。
路小明出生在江蘇宜興的蜀山老街,那是一個紫砂藝術底蘊深厚的地方,在明清時期就已經是宜興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
受了這種地域文化的熏陶,在70年代,路小明進了當時的紫砂一廠學習制壺工藝;
1980年他師從毛國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學習陶刻;
1993年他又師從江建翔(高級工藝美術師)深造學習紫砂壺創作。
從學制壺、學陶刻、再學制壺,路小明這一步步走過來,在他對紫砂認識逐步深入的同時,他的制壺工藝也有自己比較獨特的地方。
他的紫砂壺設計會比重注重考慮裝飾的融入,在壺的制作過程中會與篆刻做一個很好的融合,注重壺的整體藝術效果。
怎麼融合?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定制者對刻在壺上的文案有具體要求時,路小明在設計的過程中,會比較多的考慮整體藝術效果,比如篆刻鐘馗這種圖案,就會配合鐘馗的氣場,用提梁的壺把造型,讓壺傳遞出比較厚重的氣場;
又比如設計一款圖案用梅花的石瓢壺,在壺培設計時就會考慮加高,相應把壺蓋做薄,在壺身壺蓋都篆刻梅花,留足空間給梅花迎頭向上,直達壺蓋,傳遞積極向上的意境。
紫砂與茶是一種始于根脈、惺惺相惜的關系,喝茶的人希望在茶與壺的泡養之間、在湯色的轉換之間、在茶香的入喉之間,感悟紫砂與茶之間的匹配之美,然後将這種美悄悄地浸入生活。
用紫砂壺沏茶,可以讓茶不失原味,并且茶香不渙散,即便是不起眼的紫砂壺,也可以泡出原汁原味的茶。
那麼怎麼才能泡出原汁原味的茶,這中間就要考慮什麼茶配什麼壺了。
一般來說,段泥壺和綠泥壺适合與鐵觀音等綠茶搭配;紅茶,普洱茶等适合與紫泥、清水泥和朱泥壺搭配。
這是因為不同紫砂的泥料密度不一樣,像鐵觀音這類綠茶不耐悶,需要段泥和綠泥這些更透氣的泥料;
紅茶和普洱茶需要更封閉的環境,那就适合紫泥、清水泥等不透氣的泥料。
另外,綠茶的茶色和湯色清嫩,與段泥綠泥色配合更雅;
紅茶類湯色較為渾厚,與紫泥之類配合更顯深沉。
說到這裡,路小明回憶還真有特别講究茶壺搭配的人。
九十年代,他遇到過一位上海客人,特别喜歡喝茶,天南地北的茶都有涉及,收藏了各地的名茶。
當時他定制十把紫砂壺,壺型都不一樣,最有趣的是他要求在每把壺上都篆刻上各種茶的名字。
這位客人說自此以後,什麼茶配什麼壺就可以很清楚了。
這件事情雖然已過去了20多年,但路小明對客人的記憶如此深刻,他說就在于客人對于茶壺情緣之間這麼執着的追求,讓他很感動。
作為一位手藝人,路小明一直覺得手藝的傳承很重要,幸運的是兒子目前傳承了他的篆刻技藝。“手藝這東西不如想象的那麼簡單,技藝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很多時候需要堅持、多練加心靜。”
路小明說他會把自己幾十年的篆刻心得全部告訴兒子,在傳承的基礎上能有更好的發展。
| 路小明(東家ID:明陶園),明陶園創始人。
作者:竹飯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