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姐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相比母親節營銷的撲天蓋地,朋友圈的溫情滿滿,父親節顯得平淡太多。
眼看明天就是父親節了,柚子姐的朋友圈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張曬父親合影或者父親單人照的。要知道上個月的母親節,可不是這一番景象。從母親節前一周開始,各路預熱海報,各家營銷活動就開始了。母親節當天更成了朋友圈曬圖比賽。
從這場比賽中可以對未來有清晰的預判,你未來妻子三十年後長啥樣?看看她跟媽媽的合影你就知道了。
柚子姐總結了一下自身的經驗,父親節朋友圈如此沉寂的原因在于,咱們的老爸都挺“内秀”,往往并不擅長表達自己内心的愛意,“嚴父慈母”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導緻很多兒女跟母親的關系往往比跟父親親近。
另外一個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成為很多家庭的組合,母親因為長久以來照顧兒女起居生活、細小點滴與兒女的關系很親近。但父親因為醉心工作,其實互動并不多。
大多數國人的老爸,口頭禅都是“你媽問你吃飯了沒有”,“你媽說想讓你回家看看”,“你媽問你要不要一起去那裡旅行”。大多數的中國式老爸,最直接的方式是,錢夠不夠,打錢給你。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來,我把電話給你媽。
而兒女跟老爸通話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我媽呢?讓她接電話。”
韓劇《請回答1988》中,最讓柚子姐記憶深刻的,是德善在姐姐生日那天的大爆發。
寶拉的爸媽為她慶祝生日,唱完生日歌,吹完蠟燭,弟弟餘晖要切蛋糕吃,爸爸阻止了弟弟,拔掉了三根蠟燭,再重新插上新的蠟燭并點蠟燭,說“這次是我們家二女兒(德善)的生日派對”。
簡單講,就是二次利用蛋糕,為二女兒德善慶祝,而這個細節觸動了憤怒的德善,本來在學校就失意的德善,情緒一下子就爆發了,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曆數各種不公平的生活細節。
爆發過後的德善跟爸爸鬧僵。而讓德善和她爸爸關系緩解并且和好的,是她從學校回來之後,爸爸主動在半路等她,父女倆有了一次暢談,爸爸和她說了自己的想法,并向女兒表達歉意,做出補償。
他說:爸爸也有東西送給你呢。然後進屋端了一個生日蛋糕出來,跟德善說:祝我的德善生日快樂,媽呀,蠟燭已經是18根了,我女兒啥時候長這麼大了。
爸爸接下來的這段話,我也被感動到了,他跟女兒說:
“爸爸媽媽對不住你,是因為不知道,對老大,要好好教導,對老二要好好關心,對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很多時候,父親們不擅言辭的背後,可能也有他們的害怕和擔憂。“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善良樂觀的德善爸爸其實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們的爸爸看似強大到堅不可摧,但其實也是一個人而矣。他也會害怕,也會有辦不到的事情,也會着急,也會手足無措。
小時候家裡住着超人,是個能修所有東西的百戰天龍,何時何地誰有困難都能解決的萬能俠客,有着我可以安心依靠的臂膀,與讓我放聲大笑的魔法。他是個不會懦弱的超級英雄的存在。但是當我當大後才發現,爸爸是因為家人而成為了超人,而且超人也是人,有多少肮髒累人的事爸爸都曾經曆過扛起過。他之所以能夠堅強地挺過來,是因為他有要守護的人!
——《請回答1988》
“嚴父慈母”的文化,決定了父親不像母親那樣與孩子更多的交流生活和情感的機會,所以孩子回報的方式也會有不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大多數父親往往羞于表達情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較少表達愛,導緻了孩子長大後也不太擅長于表達這種愛,表達方式與父親一樣含蓄。所以現在雖然設立了父親節,但兒女表達愛往往會“愛你在心口難開”。
另外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讓商家不願意在父親節做熱點營銷——父親節的銷售量不如母親節。人們在父親節購買物品無論是單價還是整體銷售上都不如母親節。
什麼原因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消費心理學家佩納博士(Lars Perner)說,我們大多數人就是認為母親值得擁有更好或更大的禮物。
“在某種程度上,不管這個說法是對是錯,母親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貢獻者。”
“人們傾向于理解母親所做出的犧牲,這就是為什麼媽媽在人們心中有一個特别的存在。”
人們更願意為媽媽花更多錢,還有一個原因。佩納博士補充說,“父親通常不需要昂貴的飾品和鮮花。”
我們總是願意給母親更寵溺、更有儀式感的愛,而對父親更簡單、直接。明天就是父親節了,如果還沒有準備好禮物,就說一句節日快樂吧。
節日快樂啊,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