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安陽9月30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紅旗渠,位于河南安陽市林州市,全長1500公裡,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耗時近10年,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安陽紅旗渠景區的青年洞景點(央廣網發 劉猛猛攝)
林州處于河南、山西交界處,曆史上嚴重幹旱缺水。為解決水資源有限,大部分農田得不到灌溉的問題。當時林縣縣委召開會議決定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并發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号召,專門研究“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紅旗渠工程(原稱“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動工。修渠民工自己動手,帶着家裡的鐵镢、鐵鍬、小推車上了工地,用這些原始的勞動工具,開始了修建紅旗渠這樣的大工程,累了就睡在山崖下、石縫中,曆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
安陽紅旗渠景區中工作人員再現紅旗渠開鑿場景(央廣網發 劉猛猛攝)
紅旗渠工程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占37%,社隊投資7878萬元,占63%,參與群衆7萬人。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群衆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隻有17歲。
紅旗渠分水閘(央廣網發 劉猛猛攝)
1969年7月紅旗渠全面完成支渠配套工程。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今林州市)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結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曆史,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