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和諧校園文化環境的創建
作者:陳益林
什麼叫“和諧”?和者,和睦也,和衷共濟;諧者,相合也,順和協調。什麼叫“和諧社會”,就是讓全社會的成員、群體、階級、集團之間關系相處融洽、協調、穩定、無根本利害沖突,國泰民安。
至于學校中的和諧教育思想,早在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lf 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一書中就業已提出。他的和諧教育思想從人格和諧、到人際和諧、再到社會和諧、順序建構,給我們諸多啟發。學校是傳播文化,塑造靈魂的園地;校園文化環境作為一種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建設有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對培養具有正确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跨世紀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為培養品學兼優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熏陶氛圍。
縱觀國内諸多曆史文化名校,無不以其古樸悠久的建築、高聳的古樹名木,積澱着深厚的辦學淵源,傳承着綿長的精神氣脈。東陽中學作為一所有着90多年辦學曆史的省一級重點中學,由于2002年的異地搬遷,雖則在校園的宏大開闊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外顯直觀的校園文化内涵上卻大為削弱。為了彌補此項不足,必須在高品位、新起點上構建富有東中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
我們認為,在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上,必須體現出本校全體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審美觀,不然,環境隻是一種毫無生命力的物質,是一種擺設和裝飾品而已。因此,在文化環境的建設上,我們應力圖使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注入我們東陽中學優良的教風和學風,使環境成為育人的重要資源。
我校新校園的建築風格是軒敞有餘,精密不足;明快、氣派有餘,高雅、别緻不足。針對這個特點,我校已作了不少努力,比如貫徹教育部部長“多種樹”的指示,在今年植樹節期間新植了許多名貴花木,校園環境的“養眼怡情”功能得到大大提升。校園西邊通透式圍牆的興建,如果再在圍牆内外,利用原有的竹林,配以新植的花木,鳥語花香、綠竹江波,必将使校園西路成為廣大師生工餘飯後閑庭信步、交流暢談的好去處。如果能打破大草坪一統天下的僵硬格局,在每幢宿舍樓之間創建造型各異的小花園,雕塑小品點綴其間,“凝固的音樂”奏出育人新曲,小徑、草地、花樹互相配合,使整個生活區錯落有緻,步移景換,定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校園主要幹道和草坪之間應該砌上界石,這樣道路顯得整饬,草坪又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和諧而又嚴整。
文化環境的建設不但要給人以美的感受,更應該給人以啟迪和教育。在雕塑小品的設計上,應十分注重藝術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突出地域性和個性化。信息樓前校園中軸線上可以設一人物群像雕塑——東中三星(嚴濟慈、金佛莊、王惕吾),有文有武,有文有理,有内地有港台,很具感召意義。可以作為東中精神薪火相承的主體雕塑。“學莫乎近其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現在的東中校園外在文化環境比較欠缺的是書香氛圍。為了彌補此種不足,建議在提升現有宣傳欄的品位的同時,在教學樓通往食堂的道路兩旁設兩排造型别緻的閱報長廊。在食堂門廳左右牆壁上,左彰示《送東陽馬生序》全文,以傳遞東陽刻苦勤學之精神氣韻;右懸挂東陽群芳譜(東陽籍曆史文化名人及東中知名校友等圖片及事迹展覽),以展示東陽、東中深厚的文化淵源。食堂内部牆壁可參照桐鄉高級中學等學校,懸挂名人名言。
附:錄自桐鄉高級中學食堂牆壁的格言:
①獲飽暖之體,思作者之勞;享尊榮之樂,思供者之苦。
②我強烈地向往着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發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我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③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從。
此外,還有建議如下:
*道路兩旁警示語底座造型可參照廈門鼓浪嶼林巧稚紀念館前書本型制。
*給校園名貴花木佩上标示牌。将教學樓前的兩口池塘作一番整治,這兩口池塘的污水現今已成為校園大煞風景的所在。
*道路命名:西邊竹林旁道路——聞濤路,校園中間通往食堂的主幹道——濟慈路,男生一号宿舍樓通操場的道路——莊惕路(合金佛莊、王惕吾之名,且有“莊重謹慎”之意)。
*池塘命名:一号教學樓北池塘可命名為“柳莺池”(取“莺鳴柳舞”之意)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在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下,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鞭策、健康成長。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使學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創設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一個舒适的生活環境,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和一個勤奮的學習環境,它對塑造學生美的心靈,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