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eSIM卡”的讨論可不少,不管是前兩日正式發售iPhone 14系列美版不再設有SIM卡槽,轉而支持eSIM技術,還是國内運營商不支持美版iPhone 14 eSIM業務,無疑将eSIM業務是否會在國内應用推向了“風口浪尖”。
而作為eSIM業務的“核心玩家”四大運營商對eSIM卡的應用又持怎樣的态度呢?
運營商:别慌!其實早在2018年,三大運營商就開始了eSIM業務的試點與布局。5月份,中移物聯推出國内首款eSIM芯片,随後中國移動在上海、廣州、天津、成都等7個城市正式啟動“eSIM一号雙終端”業務;同年聯通、電信的eSIM業務也陸續開通,不過剛開始這些應用服務也僅限于相關的定向語音和短信業務。
這也意味着其實三大運營商早在五年前就已展開關于eSIM技術的研究,并積極為eSIM卡應用的落地不斷展開相關試點探索。
對運營商來說,eSIM早已不是一項新技術了,不同與SIM實體卡,eSIM為嵌入式SIM卡,是直接嵌在手機設備内部的;取消傳統的SIM卡槽,eSIM将卡号等用戶信息直接載入手機内部,用戶無需再通過SIM實體卡即可激活使用運營商提供的蜂窩數據。
因此,eSIM卡是離不開運營商提供的基礎通信服務的,并且運營商還能省去實體SIM卡的相關費用。
不過,放開eSIM卡對實體SIM卡産業鍊上的相關廠商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沒有了實體SIM卡,也就暗示着他們的産品将被淘汰。因此,eSIM卡的應用與推廣,首先沖擊的便是SIM卡的生産廠商,而運營商是不慌的,并且作為參與者正在努力探路。
“不完美”的eSIM從18年開始到現在,運營商對eSIM應用服務的研究已經長達5年之久,那eSIM為何遲遲沒有大規模普及應用呢?
eSIM相比于實體SIM卡其實并沒有那麼完美,就目前來說,如果手機上隻搭載了eSIM卡的話,一旦手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并不能像以前一樣把SIM卡取出來立即聯絡上他人,隻能等待運營商重新發送新的eSIM;除此之外,國内目前支持eSIM功能的手機終端并不多。
最重要的是eSIM的安全機制還有待健全完善。由于eSIM終端是依靠遠程來獲取數據的,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不管是數據的發送方還是接收方,都有可能在中途被入侵或幹擾,從而導緻用戶數據的洩露。
對已落地三年多的攜号轉網業務來說,未來的eSIM用戶僅需在手機APP上就能申請操作,直接切換網絡,eSIM卡确實讓用戶的攜轉流程變得更加便捷。
但不同的運營商都有自家的技術準入标準和門檻的,就現階段來看,在手機上直接操作不同運營商之間的攜轉業務是不現實的。
在2020年三大運營商均已獲得工信部“在互聯網等領域開展eSIM技術應用服務”的批複,并且運營商早已開啟了其他穿戴智能設備的eSIM業務功能。目前國内大多數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設備就屬智能手表了,智能手表不需要借助實體的SIM卡,隻需通過eSIM功能與手機綁定後,就可以使用同一手機号下的數據業務,實現“eSIM 一号雙終端”的業務功能,或許下一步就是eSIM手機卡的應用了。
iPhone 14美版eSIM功能的開通,也讓網友對eSIM手機卡的落地充滿了期待。近日工信部的回複,“目前正在研究推進eSIM技術在平闆電腦、便攜式計算機及智能手機設備上的應用,待條件成熟後擴大eSIM技術應用範圍。”證實了運營商對eSIM手機卡業務功能還處于探索應用階段。
未來,eSIM卡的推廣與使用還是要看運營商的,因此,你說運營商慌不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