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桃花源記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桃花源記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更新时间:2024-10-12 04:31:54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這是我們初中課本中要求必須背誦全文的一課,講述的是作者陶淵明晚年時身處亂世而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但是真的就隻有這麼簡單麼?其實這裡面還隐藏着詭異的一面,寫的其實很有可能就是真實誤入古墓或者說是死人國的文章。

細思極恐處,聽我詳細解析: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很多産業都是“世襲制”的世代相傳,所以這位漁夫的父輩祖輩也極有可能也是捕魚為業,那這位漁夫應該從小就跟随父親捕魚,對當地的水域水系非常熟悉,迷路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但是他卻迷路了。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

桃花源記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細思極恐的桃花源記)1

根據民間說法,桃樹是可以辟邪的,比如桃木劍,有鎮宅、納福、辟邪、招财等作用。

桃樹自古也有深層的意義,在奇書《山海經》裡寫道“誇父死後化為鄧林”,鄧林也就是桃林。大家都知道,陶淵明獨愛菊花,而這裡又機緣巧合寫的是桃花,這個古代的大文人不可能不知道,桃花四月初飄落,不正是清明節前後麼?

我們甚至還能再大膽一點推測,這片桃林很有可能就是陰陽兩界的屏障,落英缤紛的就是滿天紛飛的紙錢。

(3)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别忘了前面還有“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這是一座大山,最起碼能在遠處就能阻撓住漁夫視線的高山。

高山有口,就假如他進去了,走了十幾步就豁然開朗了,那這座山一定是外小裡大,可是十幾步就能看到外面的屋舍俨然,到底是什麼山才能這麼薄,以至于走了十幾步就能看到外面的東西?要知道,山洞裡面漆黑一片,按照正常邏輯,正常豎橫比的高山,怎麼可能山就這麼寬一點?

漁夫進入了山洞裡,一開始很窄後面卻變得很寬敞,在魏晉時期,人們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墓道大多數都是設計成前窄後寬,而且古人為了吉利,不會把村舍修建成這種樣子,所以漁夫通過的極有可能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墓道,或者也有可能是進入了一座古墓。

(4)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花源裡的屋子整齊有序,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在古代規劃的整整齊齊的隻有大都市才會有,可是桃花源隻是一個小村落,古代村落基本都是錯綜雜居的。但是古人對墳墓又非常重視,墳墓的修建往往要比活人居住的更加嚴謹,所以漁夫前往的桃花源,難道不像是墳墓中的另外一個世界麼?

另外還有,竹桑茂盛的季節是四月末到七月中旬,而桃花卻是三月到四月初,三種不同季節的植物同時出現在這裡,這本身就是一個時間的謬論。

(5)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阡”這個字是“田間小路”的意思,但還有另外一種含義“通往墳墓的道路”。

“陌”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指用于舊時祭奠所燒的紙錢,約相當于"疊"。

(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細思極恐的桃花源記)2

桃花源的人們說,他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朝時期的戰亂,逃到這裡,一直沒有出去過,不知道朝代的更替。

從秦朝到東晉,已經經過了500多年了,而桃花源裡的人的穿着打扮卻和外面的人一樣,那麼他們穿的衣服是哪裡來的,是外面的人給他們燒的麼?

我們再深入想一下,他們是為了避免戰亂才躲起來不願與外人接觸的,第一眼看到外人,他們大驚這很符合邏輯,可是問了幾個問題後就和漁夫十分熟稔,什麼都願意與他說,這是否有點不合邏輯了?

可能有人會說桃源人很淳樸,确實可以這麼解釋。可生活在亂世之中的他們,最起碼的警惕心肯定會有的,漁夫說什麼,他們不可能全信,在他們腦海中,依舊停留在秦末戰亂時代,試想,處于戰亂時代人們是什麼心裡?警惕!

另外,他們500多年不曾與外人交流,為了繁衍,就不得不近親結婚,近親結婚的後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桃花源的村民們,會不會就根本不是正常人呢?

(7)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外面戰亂不斷,生活條件極其困難,而這裡卻家家安居樂業有酒有肉,結合之前的解析,這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現在有些人家裡做白事、擺祭品。那麼會不會漁夫在桃花源這幾天就是在不停地吃祭品呢?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後來有很多人說是這個漁夫貪圖賞賜,所以告知太守。但是那個時候如果朝廷發現了一個小村子,頂多也就是交點賦稅,漁夫能獲得多大點利益?

個人覺得,更有可能的是,當時漁夫已經意識到這個地方的詭異,所以才慌慌忙忙的去告知了太守。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漁夫可以從桃花源裡出來,那麼桃花源裡的人,他們為什麼就不出來呢?

在東晉有一位風水家,叫郭璞。郭璞在自己所著的《葬經》裡面提到“門前有桃樹為大兇”。同時期的大文學家陶潛,會不知道這一點麼?在這五百多年裡,桃花源裡的人,就沒有一個想出來的麼?

(9)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劉子骥,姓劉,名驎之,字子骥,晉太元年間之晉代南陽郡安衆縣人(今河南省鄧州市東北一帶)。劉子骥在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是陶淵明的一個遠房親戚,兩人志趣相投,經常結伴遊山玩水。

陶淵明的這個遠房親戚,聽聞了此事,便去尋找,但是沒有找到。回來之後就生病去世了。

讀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最後這一句有些多餘?陶淵明完全可以交待到太守,或者那位漁夫死了,然後無人問津,為何還要交代一下劉子骥?那為何劉子骥死後就無人問津的?

要知道天下之大,不缺乏獵奇的人們。或許這裡才是這篇文章最高明的地方,最有可能的就是劉子骥不是病死的,而是去到了桃花源,并且看到了什麼詭異的東西然後死去,才導緻後人無人敢去尋找桃花源!

縱觀全文,竟然有這麼多細思極恐的細節,都是巧合麼?

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看法,那麼《桃花源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