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是舉世聞名的東方“聖經”,“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數千年來,“四書五經”啟迪了炎黃子孫對宇宙自然的體悟、對人生哲理的深刻認識、對人倫天理的創造性闡釋,提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和經驗。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語佳言、成語典故至今仍大量地體現在各類文化書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動中。
“四書”中的人生智慧
《大學》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争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财恒足矣。
譯文:創造财富有個大原則:生産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的财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别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别人的兒女。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快樂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人民憂愁為自己憂愁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
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譯文:他們産生在這個人群中,但遠遠超出了他們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們那一群。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天降的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無法逃脫的。
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譯文:聽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
“五經”中的經典哲學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蘆葦白茫茫,夜來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當初我離開家的時候,正是楊柳依依的陽春;現在我戍邊歸來,冒着霏霏的雪花。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一天不見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長啊!
《尚書》
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譯文:能看到遠處,才是視覺銳利;能聽從好話,才是聽覺靈敏。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譯文: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征詢過衆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易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譯文:處在尊貴的位置上不要驕傲,處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憂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禮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差若毫厘,缪以千裡。
譯文:開頭雖然隻有毫厘的差别,到後來卻錯到千裡那麼遠了。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春秋》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譯文: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
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會自我滅亡。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