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特别喜歡這樣一段話:
你穿得再好,别人也隻是多看你一眼
如果你書讀得漂亮,别人就會高看你一生
父母的優勢,那是你的背景
學曆的優勢,才是你的前景
孩子外表再光鮮也隻是一時風光
如果學業有成你就能風光一輩子
…
周末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比較特殊的寶媽小J,兩個人在交談的時候發現她是一個特别糾結的寶媽,身為90後的新生代父母,她對自己的人生規劃特别清楚、并且很有目标感,可是一遇到孩子的培養問題就開始慌了。
小J告訴我,小時候的她根本就沒有童年,印象當中隻有一件事,那就是“不學習就沒有出路”,父母每天也總是唠唠叨叨地說“你看誰誰誰都考上了清華北大,今年又有多少個高考學子考上了一本,如果你不努力不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将來該怎麼生活?”。
正是因為有了童年兒時的這種經曆,小J一直不希望她女兒跟自己一樣沒有快樂的童年,但一看到周圍朋友親戚的孩子都在馬不停蹄地上早教、學技能,小J就開始慢慢動搖了,畢竟如果其他孩子都特别優秀了,那麼就很容易産生差距感,先不說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怎樣,光是孩子自己的内心都會為了差距感而感到自卑内向。
從小J的擔憂與言語之間,我知道,她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重蹈覆轍,成為一個“隻有學習,沒有快樂”的學習複讀機,可是如果其他孩子都在學、而自己的孩子在玩,這不是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所以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沒有毛病,但問題“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上。
什麼是真正的起跑線教育?
“快樂童年”、和“起跑線”到底該選誰呢?其實在我看來大部分家長之所以糾結,還是因為他們沒有領悟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我們希望孩子一開始就赢在起跑線上的初衷是什麼?正所謂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成長高度。
很明顯,如果你看重的是孩子的學分成績,那麼孩子的童年就隻有學分成績,如果你眼中隻有孩子學習的辛勞,那麼孩子的童年就有更多關切和方向指引,而我認為,孩子的起跑線教育不是學習有多好、也不是家庭背景有多強,沒有什麼比“父母”這兩個人更具影響力了。
說起孩子的起跑線教育,這就不禁讓我聯想到印度電影《起跑線》,這是以一對印度中産階級父母為例子演繹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進入到重點學校讀書,一直就在費盡心思讓自己的孩子一開始赢在起跑線上。
整部電影似乎就是在妙趣橫生的戲虐間,對印度現存的這種起跑線教育做出極盡能事的嘲諷,而電影的最終也因為沒有辦法實現願望,好在也用人性的真善美回歸,展現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相比于新生代很多父母對“起跑線”的執着,“起跑線”這個電影正是戳中了痛點。
瘋傳的“起跑線教育”不知道坑了多少孩子
有位朋友,她是一位單親媽媽,一路走來的辛勞,讓這位媽媽一開始就特别執着于起跑線教育,在她看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信仰,為了讓她女兒從小赢在起跑線上,年僅七歲的小女孩就有一個被擠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十幾個興趣班成為每天赢在起跑線上的“全副武裝”。
白手起家的朋友,顯然并不像電影《起跑線》裡戲劇化的手法,所展現的教育格局也更偏向于單一的輸赢高低,為了能将自己的女兒,送進重點學校讀書學習,朋友用盡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辦法,包括托關系“走後門”、借錢買學區房,不停地安排輔導班和補習科目,實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不惜裝可憐扮窮…
看起來好像是荒誕不禁的行為,其實反映的就是“錯誤起跑線”認知的種種問題,在大環境的教育或許存在不公現象,也或許家庭背景就給孩子的起跑線造成了高低不同,但我們不要忘記了,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線上的最終目标是什麼?隻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其實起跑線的認知也會随之有待改進。
在朋友緊迫的教育模式影響下,她的女兒從幼兒園開始就從來沒有安安心心、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每個周末、每一天,就像是上了門鎖的卡扣一場接着一場去學習聽課、補習補課,一看到女孩被興趣班包圍的麻木而順從,雙眼裡透露着的深邃目光總是讓人心中感慨萬千、甚是心疼。
“瘋傳”起跑線教育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就在前幾天,朋友女兒的妙齡生命永遠定格在冰冷的河水裡,因為每天的學習任務量實在是太重了,再加上朋友這個“虎媽”在身後不停地唠唠叨叨,最終在一次母女争吵間女兒忍受不了離家出走,大概又受到那幾日強烈降雨的原因影響,女孩失足落水後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被發現。
當朋友接收到這個消息後直接激動得昏死過去,可是事情已然發生、再怎麼悲傷也無濟于事,一個單親媽媽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女兒拉扯長大,現如今,因為每天不停地學習補習而被壓迫得喘不起,最終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真的值得嗎?
很明顯,瘋傳的“起跑線教育”是不健康的、也是最需要父母們反思的,難道我們費盡心思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線上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每天跟我們争吵,青春期叛逆得連家都不肯回,甚至還因為重度抑郁而失去寶貴而鮮活的生命嗎?
父母才是孩子赢在起跑線上的關鍵人物
如果問孩子的标配是什麼,我認為:校服是孩子的标配,學曆才是孩子的高配!
自古“腹有詩書氣自華”,學曆從來都不會敗給顔值、更不會敗給華麗服飾,我們都希望孩子每天能夠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但從當代教育改革的趨勢來看,光是擁有這種刻苦攻讀氣勢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缺乏綜合學習素養即便是飽讀詩書,也很有可能會毫無用武之地。
再次借用電影《起跑線》來呈現教育問題,随着主角放棄欺騙所得到的一流大學學位,起跑線也發出了铿锵有力聲音,那些用不正當手法獲得的東西不現實、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些人們所追逐的一流學府也不見得就能教育出一流孩子,人性真善美的回歸才是真正地赢在起跑線上。
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我認為父母才是孩子赢在起跑線上的關鍵人物,在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中,90%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同齡中的10%,其實就是違反客觀規律、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當代父母不早一點将這種觀念摒棄,就很難真正地接納自己的孩子。
正如我們現在所說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爸爸媽媽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父母沒有做到的事情,如果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是一種來自于身心上的壓力,更是來自于童年的一種恐懼。
父母沒有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認為“我沒有做到的事情,孩子就應該做到”,這種理所當然的“為你好”,其實換作成年人的我們也是特别讨厭這句話,這句話也掩蓋了特别多的東西。
正如,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總覺得“為你好”是應該的,所以平時也就多了一些為所欲為,不管我們的方向是對、還是錯的,我們的努力結果是壞、還是好的,反正出發點的内心就是為了孩子好,在這種單一的局限心理操控下,我們總是覺得管教孩子是應該的,操控孩子也是應該的。
實際上,真正的起跑線教育不應該是孩子跑得多快、站得有多高,每一位父母最應該具有的看法就是: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可以把我們的意見當成建議提供給你,但最終要走的人生是需要靠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經驗、踏出人生精彩,家長能給予的隻有對孩子的支持提供和保護而已!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之後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出生不是為了來成就家長、榮耀家長,又或者實現家長沒有實現的目标!
不管在任何時候請記住這些話:
•不要把孩子當成工具,你要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不能以父愛和母愛之名、更不能以老師的身份操控孩子,替孩子做決定
•對未成年孩子需要有一個最基本的敬畏,你尊重他,他們才會尊重你
•隻要是我們的孩子,就應該接受他們本來的面目,試着去發現美好一切就會更美好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就是父母本身,家庭氛圍是孩子第一堂人生道德課程
•教授的孩子不一定是教授,科學家的孩子也不一定是科學家,但有理想有教養的家庭,一定可以培養出有學習激勁兒、有教養的孩子
•教育的本質,就是用一隻手推動另一隻手,用一個靈魂推動另一個靈魂,與其讓孩子每天不停地學知識、守規矩,不如父母先做好己身榜樣
•不存在“大号不行,練小号”,兩個孩子都是一樣的起跑線,用愛去喚醒他們
教育孩子是一個慢動作、有節奏感的雙向性成長,這份教育不僅是需要搖動、推動,同時也是需要喚醒孩子内心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也莫過于用自己的思想方式,為人态度、人格魅力去感染自己的孩子,而家長正确三觀可以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能夠踏得更堅實有力!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