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文,與您共同分享醫學科普小知識,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您帶來更多的幫助,閱讀前請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一懷孕,月經就不來了,那究竟懷孕後月經去哪了呢?
是不是懷孕後月經就儲存起來了,那生完孩子以後,儲存起來的月經又變成了什麼呢?
月經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懷孕前月經是子宮内膜的功能層周期性脫落及出血而形成的。
子宮内膜如何實現周期性的變化?
這主要是受體内的雌、孕激素影響,子宮内膜就如植物的生長,雌孕激素就是子宮内膜生長的養料。
子宮内膜如植物随四季更替一樣,會随着養料供給變化經曆三期改變。
分别是:增殖期、分泌期、月經期
1.增殖期
我們把子宮内膜比喻成植物生長,卵泡作為種子,剛開始子宮内膜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增加了很多能分泌營養物質的細胞,雌激素就是細胞增長的肥料。這些細胞主要功能是排洩和吸收功能。主要是為後來受精卵發育作準備的。這過程如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卵泡)提供養料促進葉子(子宮内膜)生長。
2.分泌期
植物長到一定程度,種子就不再給葉子生長提供養料,接下來就是根系從泥土中吸收養料,供應植物的生長。子宮内膜也是一樣,卵巢裡的卵泡排出去後,就不再給子宮内膜供應養料了,而是卵巢的另一個組織——黃體,相當于植物根系作用,替代了卵泡的作用。
黃體從卵巢中獲得能量,然後再分泌大量的養料(雌孕激素),促進子宮内膜不斷增殖,呈分泌期改變,分泌期就是子宮内膜在分泌各種物質的狀态,這使内膜不斷增厚,變得松軟,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為受精卵的着床發育作準備。
分泌期的内膜環境就像春天季節裡的土壤,陰雨蒙蒙,雨水充沛,土地松軟,為将來種子(受精卵)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3.月經期
分泌期如果沒有受精卵着床,黃體就會自然萎縮,雌孕激素水平便驟然下降,子宮内膜的功能層瞬間崩解脫落,進而内膜裡面的血管斷裂、出血,組織壞死剝脫,形成了月經。這就是月經期内膜的改變,就如植物被連根拔起,葉子枯萎,不斷落下來一樣。
這是人體自然調節的過程,是為了修整子宮内環境,為下一次孕育生命重新做準備。就如古詩《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随着季節的更替,野草先枯萎再重新生長。
懷孕後
懷孕後,受精卵鑽進子宮内膜下面,内膜的作用就像給受精卵(種子)覆蓋了一層沃土,受精卵逐漸吸收土壤和周圍的營養,發育成為囊胚(小生命)。此時子宮内膜的細胞受雌孕激素(養料)的作用,不斷變大變肥,内膜便因此改了另外一個名字叫蛻膜,我們就稱它(蛻膜)是小生命的養料外衣吧。它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起保護和營養作用。
生完孩子後,儲存了九個多月的月經去哪裡了
儲存了九個多月的子宮内膜(蛻膜),生完孩子後,蛻膜(養料外衣)就随着我們産褥期的惡露排出,惡露中包含着蛻膜成份,也就是懷孕前的子宮内膜。通過惡露不斷被排出,含有蛻膜(子宮内膜)的惡露,會在兩周左右排幹淨。
總結月經在平常人眼裡是被人嫌棄的污物,其實它是女人天然的清道夫。在我們沒有懷孕的時候,通過來月經,不斷把子宮裡面不需要的排洩物排幹淨,為下一次生命的孕育提供幹淨的生長環境。當小生命孕育在子宮裡,月經的成分就變成了生命的養料外衣。
古代人甚至現在一些非洲國家,仍然認為月經是一種不詳之物。其實月經才是人類生命的美好象征,如果女人不來月經,那她就無法生育,人類也無法繁衍。因此我們應該正視這種生理現象,欣然接受她,為她的到來而感到高興,因為有了她,我們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了不起的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