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抱怨過:“為什麼孩子總愛玩手機/電腦?”抛開種種原因不談,有位老師的話曾讓蘭小海頗有感悟,他說:“孩子們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他們一定要通過互聯網來獲取信息。如果完全不讓他接觸電腦和手機,那你隻能把他隔離在孤島上。”
所以孩子上網這件事兒,咱們還真得辯證看待。你不妨親自帶着孩子通過網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這樣孩子高興,咱們也趁機把想說的道理灌輸給孩子了,豈不是一舉兩得?
基于心理學和教育學原理,我們精心推薦爸爸媽媽跟适齡兒童一起看下面的48部電影,有些道理,你不必親口說出來,電影幫你說!
小學一年級電影讀本目錄
1.《除夕的故事》
了解年文化,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2.《沒頭腦和不高興》
教育孩子正确認識并改正自己的缺點。
3.《雪孩子》
教育孩子正确處理夥伴關系,學會為他人和集體着想。
4.《101斑點狗》
教育孩子團結一心,互相幫助戰勝困難。
5.《你看起來很好吃》
教育孩子學會獨立,離開是一種真正的成長。
其他推薦:
《海底總動員》:為了成長,勇敢出發。
《狐狸與孩子》:區分愛與占有。
《海蒂》:理解愛和親情的珍貴。
小學二年級電影讀本目錄
1.《木偶奇遇記》
學會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
2.《天書奇譚》
學會明辨是非,要有正确的價值觀。
3.《大鬧天宮》
無法無天的童年時代,也需要一顆朝聖的心。
4.《大聖歸來》
隻要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就一定能找回自我。
5.《小男孩》
愛與信仰的力量,能幫助你走出任何困難。
其他推薦:
《七隻烏鴉》:在接納中學會愛與成長。
《忠犬八公物語》:學會理解父母,學會寬容。
《快樂的大腳》:在得不到同伴理解時,仍能快樂做自己。
小學三年級電影讀本目錄
1.《千與千尋》
勞動和勤奮是改變自身狀态的最後方式。
2.《花木蘭》
女子當自強,遇到困難要勇于面對。
3.《南國野獸》
愛與友誼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4.《馴龍高手》
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差的你也可以成為英雄。
5.《瘋狂動物城》
敢于夢想,敢于成功。
其他推薦:
《伴你高飛》:陪伴是最好的成長。
《小飛俠彼得潘》:告别永無島,但永葆單純。
《瘋狂原始人》:勇敢走出去,面對生活的挑戰。
小學四年級電影讀本目錄
1.《天堂的孩子》(又名為《小鞋子》)
挫折和苦難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養分。
2.《南極大冒險》
人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3.《追風筝的人》
學會面對和改正錯誤。
4.《獅子王》
遇到苦難永不退縮,就是真正的“霸氣”。
5.《河童之夏》
接納、寬容、友誼,正确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其他推薦:
《菊次郎的夏天》:一個男孩成長為男人的要素。
《父親的榮耀》:理解父親,理解親情。
《母親的城堡》:理解母親,以她為驕傲。
小學五年級電影讀本目錄
1.《小王子》
夢想和友誼的力量。
2.《想飛的鋼琴少年》
遇到困難要學會思考并作出正确選擇。
3.《E.T. 外星人》
寬容和接納,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4.《冰雪奇緣》
重新認識自己,學會愛和接納自己。
5.《夏洛特的網》
在奉獻中實現生命的意義。
其他推薦:
《功夫熊貓》:不作嘗試,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勇敢傳說》:真正的勇敢是用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阿薇爾和虛拟世界》:用另一種方式理解世界。
小學六年級電影讀本目錄
1.《魔戒》
關于責任、使命帶來的神奇魔力。
2.《伴我同行》
真正的朋友,會使你變成更好的人。
3.《城南舊事》
童年往事中的愛與感動。
4.《怦然心動》
引導孩子正确認識自己的情感。
5.《人工智能》
理解人類的發展,認識愛的力量。
其他推薦:
《摔跤吧爸爸》:通過奮鬥,才能獲得尊嚴和自由。
《雨果》:永遠保持一顆造夢的心。
《海洋奇緣》:行動是真正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蘭海說成長”微信公衆号發送“教育電影”,領取電影史上傑出的30部教育成長影片。
推薦依據
心理學依據: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
兒童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成長的危機,危機是劃分每個發展階段的特征。一旦某一階段的危機得到積極的解決,那這個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種美德,美德是某些能夠為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形成一個人重要的道德品質。
所以,嬰兒期重要的心理主題是克服恐懼,獲得安全感,形成希望之品質;幼兒期重要的是學會自我控制,形成意志之品質。學齡初期和小學低段的兒童,重要的是認識自我,知道我是誰,形成自信感和目的之品質。
上瀕教育通過16年的實戰經驗,總結出6歲 成長模型也能夠印證這一理論。比如在心理模塊,個人發展的心理感受分别是:安全感、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6歲 成長模型 選自《蘭海成長教育公開課》
根據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我們精選了在不同成長階段最适宜兒童成長的電影,讓兒童在成長的不同時期看到最适合他們心理特點的電影,進而讓孩子們樹立人生榜樣,解決成長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這些電影将自覺潛進孩子的生命深處,成為其生命勃發的積極力量,有助于他們在人生每一階段順利形成相應的美德和能力。
教育學依據: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的3個水平6個階段
科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三個水平六個階段的理論。其中,科爾伯格指出道德發展的三個水平是,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
全美最佳教師、美國“總統國家藝術獎”獲得者雷夫·艾斯奎斯基于自己的教育實踐和科爾伯格的理論,總結出了自己培養學生道德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别人;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師所提倡的道德境界六階段理論側重的是精神品德的發展,給學生的精神成長搭建了可以提升的階梯。
新教育根據科爾伯格的理論和雷夫的“道德境界發展的六個階段”提出的學生道德圖譜,分為三種境界六個階段。
第一個境界:自然功利境界。
它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要逃避懲罰,我做好事是為了逃避懲罰,我不做我就要受到懲罰。第二個階段,我要得到獎勵,我做事情希望得到肯定和贊揚。實際上現在很多孩子的道德行為,主要是受這兩個道德階段的影響。
第二個境界:習俗歸置境界。
它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要做個好孩子,我不是為了得到獎勵和逃避懲罰做好孩子,我就是有一種做好孩子的願望。第二個階段,我要遵守規則,比如上網時我要遵守上網規則,遊戲時我要遵守遊戲規則,這個規則是大家共同制定出來的,所以我要遵守。
第三個境界:道德仁愛境界。
它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比簡單的服從規則又要高一個層次——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完全是出自于内心的。第二個階段,惠澤天下。
在電影中學習,不僅遵循了孩子們成長的内在規律,而且尊重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發展的内在規律,提升了孩子們的道德發展境界。
給自己和孩子一部電影的時間,相信你跟他都會受益良多,趕緊嘗試起來吧!
内容節選自《打開别樣教育世界——小學創意電影課程的開發藝術》,有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