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書法藝術其實距離普通人還是比較遠的,沒有過一定書法經驗地人,往往能夠欣賞的是一些規整而端莊近似于“美術字”的範式,而對于真正的優秀作品,往往看不懂。
這是因為書法的審美技巧不是人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階段的培養所獲得的,對于書法而言,在印刷體課本教學時代品培養出來的人,往往隻能看懂近似于“印刷體”的書法。
而對于草書,很多人則嗤之以鼻。草書其實曾經是魏晉時期日常交流的主要書體,作為士大夫階層的讀書人,在寫書信的時候,往往以草書寫就,我們如今看到了許多晉人的信劄,多數是以草書或者行草寫成的。
王羲之草書《遠宦帖》
而以草書為主要交流手段的方式到了唐代中晚期,已經被楷書所取代,自此之後,楷書便成為了通行書體,草書往往隻出現在了書法家的群體當中,時至今日也是如此。
但是對于書法家來講,精擅五體是其基本功,草書自然也是必修課之一。
在書法界流傳着這樣的一件法帖,通篇僅有50餘字,此作曾經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也被金朝的皇帝所收藏過,到了宋、元、明、清,同樣被曆代名家珍藏,如今此作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為其鎮館之寶。
公元332年,這個時候王羲之在武漢做官,他的好朋友恰巧剛從此地調往四川任職,于是他就給朋友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内容是:
王羲之草書《遠宦帖》
省别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問不?老婦頃疾笃,救命,恒憂慮。餘生平安。知足下情至。
信中說明的自己的境況和對宦遊各地的朋友的思念之情。
這封信就是著名的《遠宦帖》,也稱之為《省别帖》。
這是王羲之為數不多存世的草書作品,如果說《蘭亭集序》乃是王羲之行書筆法的重要載體的話,那麼這本《遠宦帖》則是學習王羲之草書的《開山之作》。
王羲之草書《遠宦帖》
《遠宦帖》在用筆上是典型的南朝“一搨直下”的用筆範式,字與字之間時而牽絲相連,時而筆斷而意連,字字萦繞,行行貫氣,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略小,但從用筆的态勢和字形的走向來看,此作的行筆的速度有急有徐,有跳動激蕩,有停筆留駐,顯得和諧而自然。
此作為草書作品,普通人很難看懂,但卻是書法界的“至寶”!
宋徽宗的《宣和書譜》當中形容王羲之的書法是“龍躍天門,虎卧鳳阙”,意思就是這種和諧自然之态,動靜結合之妙,是一種中和之美。
對于書法學習者來講,後世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人,總能夠别出機杼,最終形成的面目乃是千人千面,這便是高明的藝術品。
王羲之草書《遠宦帖》
而對于某些當代人的書法來講,學之者形成的面目則是千人一面,這便是天差地别!
《遠宦帖》乃是《十七帖》當中的一件,但《十七帖》為刻本,我們今天談的乃是墨迹本。
有人說,學好《十七帖》就是學好《遠宦帖》,這是因為《遠宦帖》用筆之豐富,結字之多變,氣格之高古,是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小草的精華,将這本帖融會貫通,在草書中,你就能遊刃有餘了!
王羲之草書《遠宦帖》
如今,我們将藏于台北故宮的這件《遠宦帖》全卷,進行超高清地掃描複制,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緻的作品,字字與真迹無二。
欲購王羲之此《遠宦帖》,請點擊下面惠購:
王羲之草書《遠宦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