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銅鋪街小學的孩子們與家長一起帶來了親子環保時裝秀。
“請問廢電池屬于什麼垃圾?”“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分類距離我們遙遠嗎?”“并不遙遠,因為這是大勢所趨。”7月1日晚,主題為“全民參與垃圾分類,齊心共建美麗天心”的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五進”宣傳活動天心區專場舉行。長沙作為全國46個重點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城市之一,将在今年10月底前實現全市633個社區(單位)垃圾分類全面覆蓋,構建完善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鍊條體系。(7月1日 紅網)
衆所周知,垃圾分類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标志之一,也是推動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徑。雖然這項制度在發達經濟體中實施已久,引進我國也為時不短,但令人遺憾的是,垃圾分類在絕大多數地方依然隻是停留在口頭上。即便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發達城市中,垃圾分類工作也是舉步維艱。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僅關系到13億多人生活環境的改善,也關系着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因此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
垃圾分類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内化為市民新的生活與文明自覺,必定會觸及原有的生活習慣,甚至在一開始難免增加人們處理垃圾的時間和精力,這是整個社會為新的生活方式的養成所必須付出的“成本”。
但與此同時,做實配套公共服務、夯實基礎設施供給,最大程度方便市民進行垃圾分類,也是必須有的公共照拂。事實上,及時傾聽市民反饋,解決他們所遇到的新問題、新困難,就能夠在公共服務與新的市民習慣養成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加速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與行動響應。
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從樹立正确的意識開始。垃圾分類對于環保有着重要意義,這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真正把垃圾分類當成自己的事,克服畏難情緒,學會辨别垃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實踐,這樣堅持下去,垃圾分類自然會成為一種習慣。最終個人的自覺行動彙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将垃圾分類這場“革命”進行到底,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更加美好。
文/程方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