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大白菜雖然還沒有進入正式的收獲期,但已經可以摘回家吃了。
大白菜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炒花肉,可以炖粉條。這兩種吃法,好吃是好吃,但過于家常,自己食用無妨,用之待客則有些失禮。倘若客人就是喜歡吃白菜,而主人又想上點檔次的話,大白菜炒蝦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膠東半島的餐館酒店當中,基本都有“大白菜炒蝦”這道菜品,相信不少朋友都嘗過。
筆者喜歡吃白菜,也喜歡吃蝦,因此,對“大白菜炒蝦”也頗為青睐。愛屋及烏,相應的,筆者對這道菜的曆史淵源也很感興趣。
(筆者手頭上暫時還沒有找到正宗白菜炒蝦的圖片)
此前,筆者也曾嘗試打聽過“大白菜炒蝦”的起源,但始終不得要領。直到昨天,機緣巧合之下,從一位長年從事煙台海産生意的前輩那裡,才了解到相關的傳說。
按照這位前輩的講述,“大白菜炒蝦”這道菜,最早起源于長島。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長島的海産豐富,但肉蛋蔬菜主要依賴于陸地供應。如今交通便利,或許感受不到這種供求關系。但在老輩,時常會遇到“沒有肉”的情況。
相傳,大白菜炒蝦這道菜,就是島上某位廚師在“沒有肉”的情況下應變而來的。
具體是什麼年代哪一位廚師?暫無詳細考證,但大體經過還比較清晰。當時,有一位外地貴客來訪,島上的主人設宴招待,酒至憨處,貴客忽然提出想吃“大白菜炒肉”——或許在發達之前常吃此菜,想重溫記憶。然而,後廚準備的肉已經用完,僅有白菜。情急之下,廚師想出了一種替代方法,用對蝦代替花肉。
他向貴客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貴客點頭同意——大白菜炒肉,畢竟重點是白菜,而不是肉。于是,廚師就開始制作了。
将白菜洗淨之後,他沒有切絲,而是采用手撕的方式,将菜葉一片片準備好。然後,又取出海捕對蝦,将之剁成數段。原料加工好之後,再備齊蔥姜等調料,就開始下鍋了。
在廚師的精心烹饪之下,這道創新的菜品相當成功,白中帶紅,鮮上加鮮,色香味俱全,讓貴客大加稱贊。一傳十,十傳百,由此,膠東菜就又多了一道名吃。
不過,在後續的擴展當中,大白菜炒蝦的做法也出現了一些變化。有的地方會把白菜切絲,有的地方會采用普通蝦作為替代,還有的地方不會把蝦切段(整隻的放進去)。但若論正宗的話,還是以“手撕白菜,對蝦搭配”的做法為最。然而,海捕對蝦畢竟價格較高,因此多數餐館裡的大白菜炒蝦都采用“低配”。根據蝦的數量的不同,這道菜的價格在30元-60元之間波動。當然,就是愛吃的話,自己也完全可以在家裡做了。
關于“大白菜炒蝦”的起源,或許還有其他的說法。但就筆者個人感覺,長島起源說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當地還有一道特色菜叫做“土豆炖鮑魚”,與“大白菜炒蝦”相似,都是以名貴海産搭配家常蔬菜,讓本來普通的後者,也可以端上大雅之堂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