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獅,舞獅的一種。流行于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曆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随着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于南海縣。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文化活動。
國潮醒獅
醒獅的吉祥寓意:
關于醒獅,在廣東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故事: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因為神獸的模樣酷似傳說中的獅子,因此又被鄉民們稱為“瑞獅”,而“瑞”在粵語中和“睡”是諧音,叫“睡獅”不吉利,為了避諱,加上“瑞獅”也暗喻着驅邪鎮妖的寓意,便将“瑞獅”改為了“醒獅”。
瑞獅
醒獅文化在廣東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它不僅寓意着如意吉祥,還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像廣東醒獅的發源地佛山南海,就出現過一位曆史上的風雲人物——黃飛鴻。
黃飛鴻舞獅
關于黃飛鴻的傳說各種各樣,但他作為“廣東獅王”的故事最為令人津津樂道。有一部電影《獅王争霸》就述說了這樣一個醒獅的故事,清朝末年,慈溪為了宣揚“天朝”國威,舉辦了一場獅王争霸大賽,為了奪得“獅王”的頭銜,各門派互相殘殺,暗地裡日本和俄國卻作着如何瓜分中國的陰謀。黃飛鴻在獅王争霸賽中憑其出色的技藝,不僅奪得了“中國獅王”的稱号,還粉碎了日本和俄國的陰謀。這部電影以獅王大賽為引,牽出了中國那段血淚的曆史,并以“醒獅”暗喻了中國不屈的民族精神。
在曆史上,黃飛鴻所倡導的南獅獅藝,正是這樣一種民族氣節,團結、開拓、不畏艱險,以雄健的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的自信和豪氣。
舞獅
醒獅因其豐富的寓意和象征在民間備受歡迎,且揚名海外,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醒獅的文化,而在各地華人的推動下,醒獅文化還在世界範圍内廣為流傳。
國潮醒獅文化的靈活應用:
1、醒獅在服飾上的國潮設計
國潮醒獅元素
醒獅圖案,國潮T恤
2、醒獅在手作上的靈活運用:
手工刺繡diy項鍊
醒獅手工香囊
醒獅手工開運鑰匙扣
手作醒獅擺件/挂件
3、醒獅元素在擺件上的創意展現:
擺件鎮宅驅邪
醒獅車載保平安
招财瑞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