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廉潔行事有準則?●“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副刻在古代官衙内的“官箴”,表明對于掌握公權力的政府官員來說,能否知廉恥、行廉潔,是一個必須首先關注的重大問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心中有廉潔行事有準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心中有廉潔行事有準則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副刻在古代官衙内的“官箴”,表明對于掌握公權力的政府官員來說,能否知廉恥、行廉潔,是一個必須首先關注的重大問題
廉恥,指廉潔的操守和知恥的感覺。廉潔,指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受賄、立身潔白。現實中群衆切齒痛恨的大小貪腐分子,共同之處則是反其道而行,個個均是不顧廉恥、榮辱颠倒、巧取豪奪、貪得無厭的“老虎”“蒼蠅”。指出:“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因此,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黨員幹部應該把明廉知恥作為重要一課,借以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真正讓“不想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尚廉知恥,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孟子言:“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懂得羞恥,則能行己有恥、有所不為,不知羞恥,則什麼壞事醜事都幹得出來。古老的《詩經·相鼠》中,就有這樣的句子:“相鼠有齒,人而無止(恥)。人而無止(恥),不死何俟?”意思是說,那種不知羞恥的人,連老鼠也不如,還活個什麼勁兒?
曆史上,那些“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貪腐之徒,無不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而“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清正廉明的清官,則留下了為人津津樂道的佳話。清朝的張伯行,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清官第一”。為了抵制當時官場上以送禮之名、行賄賂之實的歪風,他寫了一篇廣為流傳的《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财,此物何來?”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引用這一段話,告誡黨員幹部“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堤潰蟻穴,氣洩針芒”,思想的口子一旦打開,那就可能一瀉千裡。所以,不論什麼時候,黨員幹部都要分清榮辱界線,廉潔律己,“不以惡小而為之”。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我軍的根本宗旨。作為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光榮,損害人民利益可恥;克己奉公光榮,損公肥私可恥;廉潔自律光榮,以權謀私可恥。這是在長期奮鬥的曆史中形成的共産黨人榮辱觀。方志敏是紅軍的高級将領,他被捕時,國民黨士兵因從他的身上搜不出一個銅闆而憤憤不平。方志敏後來在獄中寫道:“我從事革命鬥争,已經十餘年了。在這長期的奮鬥中,我一向是過着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業。這在國方的偉人們看來,頗似奇迹,或認為誇張;而矜持不苟,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産黨員具備的美德。”今天,我們黨掌握了執政權,許多同志繼續保持了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好傳統。如人民的好公仆鄭培民,幾十年裡職位一直在提升,去世前是湖南省委副書記,但他的妻子始終是一名新華書店的普通職工。妻子不會騎自行車,上班需步行40多分鐘,但鄭培民從不讓她搭用順路的公家車。父母病故、子女結婚、自己生日以及唯一的集郵愛好,鄭培民都嚴格保密、從不聲張,為的是“不給别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這樣清清白白做人、幹幹淨淨做事,堅決将有辱自己人格的歪風邪氣、污泥濁水擋在門外,昭示的正是共産黨人自尊自愛的廉恥觀、廉潔範。
一段時間,随着社會轉型,價值多元,“厚黑學”風行,一些厚顔無恥的人大行其道,一些單位不同程度出現了榮辱颠倒、是非混淆現象,結果導緻“四風”橫行,腐敗滋生,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随着正風反腐的深入,那些寡廉鮮恥、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人,那些貪污受賄、聚斂無度的人,紛紛落得身敗名裂、為人不齒的下場。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提醒我們,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隻有按照書記的要求,“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建立起清正廉潔、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才能切實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順利推進,從而向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邁開輕裝上陣再出發的步伐。
(作者單位:91181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