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說過體質有‘寒’有‘熱’,沒聽說過兩個體質還能混在一起的,難道一個人的身體能既是寒性的、又是熱性的嗎?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為什麼我天天上火,口幹咽痛,煩躁易怒的但我還手腳冰冷,腹冷胃痛、大便也稀,這就很矛盾呀!這種情況就屬于典型的上熱下寒的體質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體質呢?接下來沈醫生就告訴你答案。
中醫上講心主火,腎主水,曆來水火是不容的,但是作為人體它是一個整體,水火之間相互交融,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心在上、腎在下。心火必須下降到腎,才能夠溫補腎陽,身體就不覺得冷了,腎水必須上升于心,才能滋養心陰,那心火就不會過旺了,它們彼此交通,形成一個循環,如果水上不去,火下不來就會出現水火不濟也就是心腎不交的現象,那身體自然就上熱下寒,産生各種各樣的症狀疾病。
那如何精準判斷自己屬于上熱下寒呢?熱即陽邪,有向上、向外的特點。上熱的人症狀集中表現在頭部、頸部、心肺等上半身的部位,會出現咽喉幹燥、口舌生瘡、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
下寒則和熱相反,大多數情況下伴随濕氣入體。所以下寒的人會在脾胃和腎髒體現出症狀,比如經常肚子脹痛、夜尿多,腰膝酸軟等。作為女性,可能還會出現月經不調、月經量少的現象。伸出舌頭一看舌體腫大而滑,舌苔發白,總的來說,上熱下寒就是将以上的兩種症狀類型結合在了一起,并呈現兩極分化。
針對上熱下寒的體質我們要如何解決呢?在用藥選擇方面我們可以參考一個交泰丸,它隻有兩味藥組成川黃連和肉桂。黃連能夠清瀉心火,制約偏于亢盛的心火,肉桂可以溫補腎陽使腎水上承,兩種藥物搭配重在清心降火,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
為了更好達到引火下行的目的,我們還可以在用藥後加上艾灸,參考選取八髎穴、三陰交穴、複溜穴、湧泉穴這幾個位置進行艾灸。找到位置後在這幾個穴位進行懸灸15-20分鐘,以達到溫煦腎陽,讓身上的火下得來,水上得去,從而溫暖滋潤全身的作用。
人們普遍了解的體質隻有“熱體”、“寒體”之說,卻不知寒和熱能夠同時體現在身體上,對于上熱下寒的體質,為避免其它疾病的産生,需要好好調理才行,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大家學會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