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載無窮年
說到雞和鴨,威海人首先會想到一句俗語:雞抱鴨子幹操心。這句話其實是個歇後語,準确的寫法是:雞抱鴨子——幹操心。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雞替鴨子孵蛋,操了個沒有用的心。說到雞替鴨子孵蛋,有人可能認為實在是多此一舉。明明是鴨子的活兒,雞摻乎什麼?落了埋怨,也是活該。其實不然。
鴨子是由野鴨馴化過來的。在馴化過程中,大部分家鴨失去了孵蛋的能力,鴨要繁殖後代,要麼人工孵化,要麼就請母雞代勞。主人想孵小鴨,隻需偷偷地把鴨蛋藏在孵蛋母雞的窩裡就可以了。
雞孵出了鴨子,小鴨是不是就可以跟着雞一起喂養了?答案是不可以。
鴨子的尾部有一個很大的脂肪腺,叫尾脂腺。尾脂腺主要是分泌脂肪類物質。平時,鴨子經常用嘴啄擦,把脂肪類物質塗擦到羽毛上,這樣,鴨子入水時羽毛不會沾水。
小鴨尾脂腺不發達,沒法給自己全身塗油防水,因此,沒法下水遊泳,必須由母親代塗。母雞不具備這個本領。如果養殖環境裡有水,小鴨子孵出來之後還是要給母鴨子帶才行。所以,雞孵鴨蛋純粹是 “為他人做嫁衣裳”。這就是“雞抱鴨子幹操心”的由來。下面我就講一個關于“雞抱鴨子幹操心”的童話故事。
話說一隻鴨子在河邊的草叢裡下了一個蛋,轉身又到河裡遊泳去了。一隻母雞領着小雞到河邊覓食,看到了無鴨照看的鴨蛋,心疼地不得了,就把鴨蛋抱在懷裡,孵了起來。
雞家族成員
也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有一天早晨,小雞睜開惺忪的雙眼,看見媽媽當成寶貝一樣的這個圓圓的東西裂開了口子,一個嘴扁扁的、毛黃黃的、腳上長着蹼的小家夥從殼裡面蹦了出來。後來,小雞從母親那裡知道了,這家夥名字叫小鴨。
小鴨破殼而出
小鴨可驕傲了,橫着膀子、搖搖擺擺走路不說,說起話來還“嘎嘎”的,唯恐别人聽不到,一點不像雞低眉順目、柔聲細語,連走路都輕來輕去,唯恐擾了别人。
小鴨和小雞成了好朋友
可小雞還是喜歡這個小家夥,誰讓他是小雞和媽媽一起合力孵育出來的呢。
事實證明,雞追鴨,一層紙。很快,小雞和小鴨就成了好朋友。小鴨出生晚,成了弟弟,小雞自然就是姐姐。
姐弟兩個相約去路上玩,玩得正起勁兒,忽然下起了傾盆雨,鴨子高興地“嘎嘎”大叫,在路上轉着圈兒地奔跑。小雞正往家裡跑,轉頭看見了,心想:弟弟真笨,遇到雨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趕緊跑上前,死拖硬拉地把小鴨拉到了屋子裡。
小雞渾身淋透了,上下撲騰着,努力甩着水,自嘲地對小鴨說:我是落湯雞,你是落水鴨,咱倆一個樣,誰也别嫌誰。
隔天,小雞和小鴨又相約到河邊玩。剛到河邊,小鴨就遇到了媽媽——當初在河邊下蛋的那隻鴨子。老鴨雖然不知小鴨是自己的孩子,小鴨也不知老鴨是自己的媽媽,可是雙方見了都親切得不行。老鴨子精心地給小鴨梳洗打扮了一番,小鴨照着河水,看着自己越發美麗的容顔,心裡高興地不得了。梳洗完了,老鴨子領着小鴨子撲騰跳到了河裡,一個猛子紮了下去。
小雞急得大叫:弟弟,危險,趕快上來。
這時,小鴨已經從水裡擡起了頭,嘴裡叼着一條魚,慢慢遊上了岸,把小魚送給了小雞。小雞心疼地一把摟住了小鴨,說:弟弟,太危險了,再别幹傻事了。
小雞和小鴨姐弟情深
小鴨還想下水,小雞說什麼也不讓,愣是用自己的體溫烘幹了小鴨。
小鴨撈上來的魚小雞吃不慣,小鴨就把它吃了。小鴨一邊吃魚一邊想:姐姐不講理,明明是你嫌魚腥,卻不讓我下水,我再也不理你了。
從此,小鴨就離開了雞群,跟着母鴨過了。小雞和小鴨形同陌路,不再是朋友了。
小鴨跟着老鴨過
小雞很是傷心,老母雞看見了,很“捉急”,卻束手無策,不知該怎麼勸小雞。
後來,這件事情不知怎麼讓人知道了,就成了一句歇後語:雞抱鴨子—幹操心 。
母雞抱鴨蛋,是母性外溢;小雞抱小鴨,是姐弟情深。母鴨不孵蛋,是天性;小鴨會浮水,是本能。隻是雞不知鴨子的能耐,鴨子不知雞的心思,自然是操了個沒有用的心兒。
外人看當事人是幹操心,當事人心裡不服,會說:白天不懂夜的黑,好心當成了驢肝肺。
廣東人說:雞對鴨講——眼碌碌。這句話也許也有此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