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甯8月29日電(記者農冠斌 覃廣華)臨近中午,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招呼客人喝過一碗油茶後,苗族媳婦肖蘇娈開始在廚房忙活午飯。27年前,肖蘇娈從鄰近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嫁到金雞屯,和漢族丈夫一起生活。
在這個小小的自然屯裡,居住着壯、漢、仫佬、苗、瑤、侗、京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30%,其他民族占70%。村民們講壯話、仫佬話、侗話等11種方言,70餘戶300多名村民世代和睦。
金雞屯的許多家庭都由多個民族組成,何明星家便是其中之一。“我跟我媽是壯族,我爸是漢族,兒媳婦是仫佬族。”何明星說。
這是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新華社記者 覃廣華 攝
一年四季,何家的餐桌融合了幾個民族的口味,壯族的糍粑、粽子,仫佬族的冷食、白汆。他們一家3個民族互相尊重民族習慣,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由于曆史原因,金雞屯許多村民的祖籍在福建,閩南語和本地的桂柳話就成了村民們交流的主要語言。多年來,由于多民族通婚等因素,部分村民同時會說客家話、壯話、仫佬話、苗話、侗話等方言。
“去村民家做工作,經常需要多種方言随時切換。”金雞屯屯長林世學說,大家在一起生活久了,會說三四種方言并不難。
剛來到金雞屯時,肖蘇娈曾因語言不通而躲在家中不願出門,“很多村民講話我都聽不懂,他們講閩南話和桂柳話,而我講老家苗族的方言。”
肖蘇娈(右一)在和村民喝油茶,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農冠斌 攝
“村裡有許多外地媳婦,她們大多心靈手巧,也都能展示各自的民族特色。”何明星說,熱心的村民去肖蘇娈家串門後發現,她打的油茶十分好喝,肖蘇娈的名聲一下子在金雞屯裡傳播開了。而今農閑時節,村民經常會到肖蘇娈家,喝上一碗苗家油茶,拉拉家常。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在油茶面前,慢慢消失了。
在金雞屯,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是跟春節一樣隆重的平安節。這個節日是經過村中各民族的先輩商議而設立。“老人們講,我們各族既然團聚在了這裡,就像一家人一樣,那就定一個時候過個節日,祝願來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們平安。”何明星說。
在這一天,金雞屯村民的親戚朋友都會趕來,大家共飲一杯慶賀酒,村民們還會穿戴上自己的民族服飾,打油茶、做糍粑,邀請其他人到家裡品嘗,其樂融融。
村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無論誰家有紅白事,全村每家都要有人到場幫忙。“在外工作的人通常也會趕回來幫忙。”林世學說。
“住在一個屯,就是一家人!”何明星說,村子裡很少見誰家因為瑣事鬧過矛盾,在他的記憶中,偶爾會有村民相互拌嘴,但回過頭來,兩人又會坐在一起,把酒言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