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舞蹈
初夏的海子草原綠草茸茸,像塊巨 型的綠色毛毯, 鋪展在塞什騰山腳下。兩塊明鏡似的姊妹湖,深嵌在綠毯上。無數隻白天鵝從南方飛來,停歇在蘇幹湖畔,她們在這裡短暫休憩後,要繼續向北飛翔。她們在湖面,或展翅滑翔,或引頸高歌,或用嘴梳理羽毛,或把腦袋深埋在翅膀底下睡覺...這詩情畫意的天鵝湖美景,被智慧的哈薩克族編創成了一段優美的女子舞蹈《天鵝舞》。
哈薩克族舞蹈意境優美,動律性強,大部分創作靈感來源于草原生活,隻要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動物和勞動,都可以用來模仿。
哈薩克族愛馬。長期的遊牧生活,使馬在他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朋友和伴侶。《卡拉角勒哈》(漢語注音:《黑走馬》)是哈薩克族著名的民間舞蹈,舞步輕快有力,剛健蒼勁,動作潇灑優美。哈薩克族男女老少無人不曉,不論是家中親朋聚會,還是在大型歌舞晚會,這支舞蹈必不可少,已經成為哈薩克族民間文化的象征。舞蹈多用“動肩”,步法上多用“馬步”,風格粗犷剽悍,表現的是駿馬在草原上奔馳的各種驕健姿态。
舞蹈是哈薩克族表現力量的另外種形式。哈薩克族的生活、生産、勞動等各種活動都在舞蹈藝術中得以體現。《擀氈舞》 就是民間手工藝人的擀氈工序,把打毛、鋪毛、灑水、捆繩、拴繩、曬氈等整個擀鹽過程,用舞蹈體現出來的。相應的還有《擠奶舞》、《剪毛舞》等,富有濃郁的草原風情。相似的還有《勞動舞》哈薩克語稱“也翁别克比”,是一個集體舞蹈,表現出忙碌而又快的勞動場面。 狩獵也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生産活動,在長期的狩獵過程中,他們仔細觀察各種動物,掌握了動物的各種特性,并積累了豐售的經驗,這些都被哈薩克族編成了舞蹈。如《熊舞》、《鬥熊舞)《瘸熊舞》等,人們模拟熊出洞時步履蹒跚的樣子,跳出熊窺補四周獵物的模樣,甚至模仿熊梳理鬃毛、威懾吼叫的形象,這些惟妙惟肖地各種舞蹈動作,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
哈薩克族的《鷹舞》,對鷹的刻畫非常真實感人。舞蹈把鷹在空中朝翔、在暴風雨中搏擊、捕獲獵物的動作刻畫得十分逼真。從這個舞蹈中使人感受到雄鷹就是這個民族的象征。
哈薩克族崇拜圖騰。貓頭鷹是吉樣的象征。白天鵝是純潔的象征。貓頭鷹和白天鵝的羽毛是哈薩克民族服裝珍貴的裝飾品。在哈薩克族女子舞蹈中,較多手部動作,是單手在頭頂運動作撫摸羽飾狀,典型的動作有“摸羽毛”、“ 換耳環”、“波浪 手”、“腕花”、“順風花”等。這些輕盈飄逸的動作造型在哈薩克族女子舞蹈《天鵝舞》中表現的淋漓盡緻。位美麗的哈薩克族少女,身着白色的哈薩克族百褶長裙,頭戴高貴潔白的羽毛,把自己比作天鵝,模仿天鵝各種優美的動作和肢體語言,表達哈薩克族對大自然的無比崇敬之情。
作者:蘇瑜搜集整理
編輯:趙聰玲
審核:塞提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