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險值得買嗎?本報記者 冷翠華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反複,隔離險銷售持續火爆但另一個側面是:近期相關産品逆勢下架或進行渠道調整,這引起業界熱議《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險企并非簡單下架隔離險,而是在下架舊産品之後又低調推出新産品,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隔離險值得買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隔離險值得買嗎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反複,隔離險銷售持續火爆。但另一個側面是:近期相關産品逆勢下架或進行渠道調整,這引起業界熱議。《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險企并非簡單下架隔離險,而是在下架舊産品之後又低調推出新産品。
隔離險面世時間并不長。為何險企短期内就下架産品或者收縮銷售渠道?叠代升級後推出新産品有何玄機?
暢銷産品下架或收縮戰線
3月30日,在京工作的秦斌(化名)準備在清明返鄉之前購買一份隔離險,然而,當他打開之前常用的某銀行APP時發現,原本在該APP标識為“爆款”的隔離險已經不見蹤影。他在網上另外搜索到一款隔離險,咨詢得知等待期為15天,即使馬上購買也無法保障清明期間的出行需求,隻好作罷。
事實上,3月份,已有多款隔離險陸續下架,部分産品發出下架預告之後,在部分渠道曾出現“炒停”現象,而近期下架的産品則靜悄悄地離場。
隔離險本質上是包含隔離津貼的意外險。受訪人士普遍提到幾點:疫情反複,消費者有保障需求;産品設計切中消費者痛點,投保簡單,保障期間靈活,價格親民;營銷宣傳勢頭比較強,宣傳語确實吸睛。以上幾方面因素讓隔離險快速走紅。
然而,近期暢銷的隔離險正陸續下架或收縮銷售渠道。究其原因,昱淳精算咨詢合夥人徐昱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是因為疫情形勢變化導緻其精算基礎發生改變。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險企人士告訴記者,除了上述原因,監管機構的要求以及險企出于風控目的調整也是重要原因。
2月初,銀保監會财險部發布緊急通知,重點針對“隔離險”存在不如實宣傳、理賠困難等問題進行規範,不僅險企對險企的産品開發、營銷宣傳做出要求,而且要求險企加強對合作渠道的管理,一旦發現其有片面宣傳和渲染炒作的,立即制止并終止業務合作。
上述險企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已經下架的一款産品此前很暢銷,價格便宜,保障期間長達1年,而現在疫情形勢複雜多變,公司擔心後期賠付率不可控,對投訴量上升也有所顧慮,因此從風控角度出發,決定下架。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還有一種聲音認為,險企下架舊産品是因為賠不起了。上述險企負責人表示,目前該産品的賠付率并不是很高,但由于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等因素随時可能變化,險企确實有所擔心。
消費者要根據需求謹慎投保
隔離險陸續下架之後,險企是否放棄這一陣地?消費者是否還可以投保呢?《證券日報》記者查詢多個平台後發現,雖然此前有多款隔離險下架,但陸續又有新産品上線,消費者依然可以投保。不過,從産品形态來看,新上産品和此前産品有較大區别。同時,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在購買産品前需要明白消費,有疑問最好事先咨詢清楚,避免盲目跟風購買。
以某财險公司已經下架和近期新上的在售産品對比來看,在保障内容方面,在售産品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保障僅3項:感染新冠肺炎身故、新冠疫苗接種意外身故及傷殘,以及強制集中隔離津貼,而原有産品的保障範圍更廣;在保障期間方面,原有産品保障期間為1年,在售産品保障期間為3個月;在等待期方面,原有産品等待期為3天,在售産品等待期為5天;在銷售頁面,在售産品将不可投保人群、不可賠付條件放在了顯眼位置。
“進行調整是希望讓産品更加簡單、更易理解,減少争議空間,盡量減少後期理賠糾紛;同時,公司也提高了風控門檻,降低逆選擇風險。”該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深圳市靠譜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吳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險公司在前端控制風險、嚴格承保是合理的,也是應當的,可以更好保障産品的穩健運營,也可以有效降低後期理賠糾紛。在實際投保理賠環節,“寬進嚴出”不可取,即投保時條件寬松,理賠時條件嚴苛,而應“寬嚴相濟、嚴進簡出”,嚴格承保,讓消費者理性購買,理賠時則應當應賠盡賠,盡量簡化申請賠付的證明和手續。
針對隔離險的熱銷以及市場出現的問題,除了銀保監會此前下發緊急通知,上海銀保監局近日也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隔離險之前先了解“二保”,即“不保什麼”和“保什麼”,購買後留好相關隔離證明。責任免除非常重要,消費者務必仔細閱讀“不保什麼”的條款,清楚理解後再投保。同時,建議消費者仔細閱讀保險條款,明确保障責任和範圍,認真判斷是否符合個人實際需求,謹慎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