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钺先生雖然是中國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心理學方面成就卓著更是享譽心理學界内外,但是他作為翻譯家的成就尚不為譯界所熟知。
在早期即向國内翻譯介紹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如穆勒(Mill,J.S.)的《功用主義》,康德(Kant,I.)的《道德形上學探本》、詹姆斯(James,W.)的《心理學原理》、蘭德(Rand,B.)的《西方心理學家文選》,馬赫(Ernst Mach)的《感覺的分析》(合譯)等等。
在非文學翻譯中,"信""達"的标準要比"雅"更為重要,正确地傳達術語的内涵對"舶來品學科"在異國的健康發展猶為重要。
中國古代并沒有“哲學”一詞,翻譯家唐钺先生在解析英語單詞“philosophy”一詞的時,說它第一義為"本體論與秩序論",第二義合譯為"名學""美學""倫理學"等,第三義可譯為"自然哲學""道德哲學"。這裡面包容性非常之大,也解釋了西方哲學的發展史。
在當時,唐钺先生發現宋儒的“理學”,與英人的philosophy範圍大體相符,不過'理學'這兩字差不多已經成了宋儒哲學的專名,再用它代哲學,不免發生誤會,所以被翻譯為"哲學"更合适。"少有人會再把"哲學"當作"哲人之學"了。
唐先生全面的分析體現了他優良的英語素養和深厚的國學功底,今天看來,這種翻譯還是相當的準确的,不得不佩服老先生的學識和智慧。
注:唐钺,1891-1987,字擘黃,原名柏丸,1891年1月7日出生于福建閩侯,心理學大師,心理學翻譯家,中國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