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甄嬛傳》火遍了大江南北,掀起“宮”鬥流行樂章,也由此催生出許多大女主戲。但這些所謂的大女主戲,不過都是披着女性勵志的外衣,講着瑪麗蘇式言情而已。又或者就像一般爽文一樣,主角像開金手指一般,一路開挂,看完也絲毫不值得回味。
真要細細考究起來,《甄嬛傳》就劇情而言,也是帶點瑪麗蘇式的言情意味。
從前期剛入宮時的傻白甜,在被陷害失去孩子,經曆過失望後,變成了氣場強大的鈕祜祿甄嬛,重新回宮後開始氣場全開,“大殺四方”。
看似很爽,但在這成功逆襲的過程中,好像總少不了男性角色的幫助,比如溫實初在劇中的某些備胎情節。作為主角團的成員,端妃,敬妃,瑾夕,浣碧,眉莊,溫太醫,蘇培盛等等一衆實力又聰明的,都成了甄嬛的幫手。還有甄嬛的每次懷孕和孩子都成為了她人生的關鍵點,助她一路走得更遠,這或多或少還是有點主角光環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甄嬛傳》不好,各位先别激動。《甄嬛傳》的成功,并不僅僅隻是因為所謂的大女主路線,爽文劇情,而是它值得反複推敲的細節,有考究的台詞(同理,參考《如懿傳》的台詞便一目了然),合理的人物動機和心路曆程,一衆大大小小合适的選角,用心的服化道以及非常重要的演員出色的演技等等衆多的因素,才有了這部劇的成功,成就了這部劇的經典。
當然要論立意和内涵,《金枝欲孽》才是真正的大格局。在許多宮鬥劇表面打着大女主勵志成長,女性覺醒的旗号,實際内容撕逼狗血瑪麗蘇,邀寵談情戴綠帽的浮誇下。這部劇硬是在宮鬥的殼子下,演出了幾分“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氣勢,遠比其他大多宮鬥劇深刻高遠。
在這部劇裡,沒有所謂的“主角”,裡面的每個人都是各自故事的主角,又與其他人的故事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苦衷和計謀,就像一部描述後宮生存争鬥的紀錄片一樣,沒有任何主角光環,現實無奈又悲哀。
還記得小時候看劇的時候,總愛問一句她是好人還是壞人,一貫認為隻要是主角就是好人,就會跟随劇情為主角打抱不平,現在想想真是幼稚好笑,偶爾也有點懷念那時候的簡單。
長大後,終于明白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兩面性的,沒有那麼絕對,包括人也是一樣,不是非黑即白。有人诟病這部劇裡皇上的戲份少、不作為,不像其他宮鬥劇,妃子都是圍繞皇上轉的,皇上的戲份自然不輕。
但其實這也非常貼合那個時候的時代背景,男權時代,女性隻不過是附屬品,真正手握大權的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皇上明知道皇後搞鬼,然而他不想理,因為女人對他來說不重要,每三年又會來新的一批,結局不會改變,争鬥依然無休無止,不過是争鬥的人不同而已。
《金枝欲孽》是一股宮鬥清流,四個女主沒有一個真正赢到最後,每個人用盡心思和手段,卻都在苦苦掙紮,渴求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希望,鬥出了人生無常的境界。
這部劇的高超之處也在于它的結局,在最後的結局中,已經不再局限于宮牆之内單純的争權奪勢。而是大家有了逃出紫禁城的機會,有了重獲自由的機會。
但結果,安茜死了,玉瑩和孫大人死了,如妃放棄自由選擇為所有人善後。最後隻有爾淳和孔武安全逃出了皇宮。
這是劇中兩個最耿直純粹的角色。這倒不是說他們沒做過壞事,但他們做的那些事情裡沒有個人私心。爾淳以為孫白楊被利用和要報答義父養育之恩才一再針對玉瑩,她對孫白楊的感情裡從來沒有謀算;孔武殺害太監孫侄是為了解救受辱的安茜,他協助如妃純粹出于憐憫和仗義。也許就是這點最後的本真,幫他們僥幸逃脫滅頂之災。
隻是,這天地之大,漫漫餘生,他們有了自由卻失去了愛的依托。
這個結局沒有成功,沒有喜悅,有的隻是白茫茫一片大地落得真幹淨的蒼涼。可以說這個立意讓全劇升華了太多。如果說《甄嬛傳》争的是家族命運和個人榮辱,金枝欲孽争的就是人性、自由和希望。
《甄嬛傳》寫命運本就悲苦,身不由己,縱使如甄嬛者鬥赢所有人,終究和其他人一樣得不到心中最珍貴的東西。
而《金枝欲孽》寫命運雖悲,人心卻善,每一個主角的鬥争,源于愛,也終歸于良善。
前者讓人悲歎,後者卻有光芒。
借用知乎上的一個評價“可以成為經典的影視作品,在于它們無論在任何一個時間點被提起比較,除了技術上的落後,它們有一種俯視時代的大局觀,一種對人性的解構和洞見,一種中立通透的思想維度,一種言猶未盡的深遠意味。這樣的作品,能夠經受起任何時代的考驗和對比而愈顯其寓意深長”。
很明顯,《金枝欲孽》做到了這一切。
說到這兒,還想說說這個劇的配樂,光是一首無歌詞的《詠歎調》就讓人驚豔。整首配樂沒有歌詞,隻有一個哀婉的聲音回轉、萦繞、如泣如訴,似在哀歎這部劇中每個人身不由己的困頓和哀痛。
還有一曲反複出現的《笛子二重奏》,這首曲子一聽到,腦中就會自動出現有關安茜、孔武、如妃的畫面。哀婉悠長的二胡、細碎急驟的琵琶、低沉緩慢的箫笛、壓抑沉悶的小提琴。時而清脆高昂,時而凄美慰藉,時而惆怅遣愁。
這些配樂的使用貫穿始末,寂寞惆怅繞梁三日,即使有少許輕快亮色夾雜其中,也無力更改被困綠瓦紅牆的殘酷與掙紮。尤其是結局時安茜靠着孔武肩膀上死去的畫面,那段劇情至今都是意難平,以為唯一可以幸福的一對,最終也是遺憾。
飄着雪的冬日裡,森嚴的紅牆内,孤寂苦澀的命運,再配上笛子二重奏或詠歎調,借豆瓣評論一句話,悲傷而典雅。
林保怡獨唱的主題曲《兒女》和林保怡、黎姿對唱的片尾曲《砒霜》首尾呼應,詞藻間是道不完的無奈與苦痛。同時也是玉瑩與孫大人糾纏不清的人生。
所以好的劇就是這樣,配樂都是錦上添花的良品。
(圖源網絡,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