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功夫媽咪
來源丨功夫媽咪孩子教育(ID:haizijiaoyu)
01
前幾天,一個小朋友一邊哭一邊運動的視頻火了,很多網友看了都哭笑不得。
這位5歲半的小朋友在跟老師視頻的時候,還“炫耀”自己家裡一直保持很幹淨。
這時老師開玩笑地說:“你咋胖了?”
沒想到這個玩笑觸碰到了小朋友的“雷區”,他直接反駁:“我哪胖了?”
然後,一臉委屈地關掉了視頻。
接下來,小朋友的舉動卻讓人看着有些可憐。
他帶着哭腔做起了運動,可是越運動心裡就覺得越委屈。
最後,又累又委屈的小男孩情緒爆發,一個人躲到了房間的角落。
看完這個視頻,很多網友都留言安慰這個小男孩。
有一條留言讓我非常觸動:
“别小看孩子的自尊心,誰喜歡被人說胖,你以為的玩笑其實很傷人。”
是啊,一句“你咋胖了”在我們成年人看來隻是個玩笑,但小朋友卻不一定這麼認為。
有時候,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玩笑,有可能給孩子帶來難以撫平的傷痛。
02
在成年人的潛意識裡,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随便開幾句玩笑他們也記不住,但事實并非如此。
自尊心作為一種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别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态,它并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小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尊心的概念,但并不代表他們沒有自尊心。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孩子在0-2歲逐漸形成自我意識之後,自尊心也開始産生。這個時候,孩子就已經開始在意他人對他的評價了。
心理學家Sara Botto曾經花費了4年時間,研究“孩子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在意别人評價”。
她找了一群14個月到24個月的孩子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中,有兩個不同的按鈕可以操控機器人。
在按橙色按鈕的時候,實驗者會給孩子一個消極的态度。
當按藍色按鈕的時候,則會給孩子表現出積極的反饋。
然後,觀察這些不到2歲的孩子會選擇哪個按鈕。
有意思的一幕發生了,當有研究人員在場的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都會選擇代表積極的藍色按鈕,而研究人員不看着孩子或者不在場的時候,孩子們則會放下藍色按鈕而選擇代表消極的橙色按鈕。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還不到2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看人眼色”了,他們開始在意大人的看法,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的評價。
幾米漫畫《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有這樣句話:
“小孩甯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那些我們認為的玩笑,很可能會變成一把利刃,狠狠地紮進孩子的心裡。
03
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一個高贊回答說:摧毀孩子的自尊就夠了。
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孩,雖然有一些胖,但從小就非常喜歡跳舞,每次看到電視上其他小朋友跳舞的時候,她就會央求媽媽讓她去學跳舞。
沒想到的是,媽媽給她的回答是:“你那麼胖,穿裙子肯定很醜,跳起舞來也不過是個笨重的企鵝,就别花這個冤枉錢了。”
媽媽的話或許隻是一個無意的嘲諷,但卻給女孩留下了無法磨滅的陰影。
從此以後,女孩沒有再穿過裙子,她不斷否定自己的樣子,不社交,遇到喜歡的人也不敢表白。
她就如同陷入了一個黑洞,不管怎麼努力掙脫,媽媽的話就像五指山一樣始終壓得她透不過氣來。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一個高中女孩卑微地請求媽媽——能不能關起門來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她。
媽媽不但沒有意識到孩子也需要面子,還反問她:“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畢淑敏曾說過: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确認自己的存在。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麼孩子便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來自最親近的人的否定,足以毀掉他們的世界。
04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曾說:讓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種,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
所以我們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缪,學着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1)别讓“玩笑”變成了“傷害”
很多大人喜歡跟孩子開玩笑,認為這是一種和孩子親近的方式。但心理研究表明,年齡較小的孩子很多時候沒有區分玩笑和真話的能力,從而會将玩笑信以為真。
“你咋又胖了!”
“再不乖媽媽就把你送給别人了!”
“這麼小就那麼愛臭美,以後可了不得!”
……
這些玩笑一旦開了,傷害就形成了,即便事後再怎麼解釋,孩子也很難再釋懷。
孩子的世界,沒有一件事情是小事,開玩笑一定謹慎。
(2)“人前教子”要不得
《朱子家訓》裡的一句名言:“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很多家長都很認同,覺得孩子犯錯了就應該當衆批評,這樣孩子才會印象深刻。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女孩因為沒有按照媽媽的方法而不小心把墨水弄到了衣服上。
媽媽直接當街拎起她的衣服,高聲質問:“我告訴過你正确操作了嗎?知不知錯?錯在哪裡?”
媽媽突如其來的怒火把小女孩吓得愣住了。
有路人勸媽媽說“回家再好好教”,媽媽理直氣壯地表示:要是我回家再說,就起不了這種警示作用了,她在哪裡犯錯就要立即在當處改正。
古人有“人前教子”的說法,但也有“七不責”的古訓:
“對衆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 疾病不責。”
孩子犯錯,父母批評教育理所應當,但請關起門來再教育。
(3)比較、貶低不可取
在某個綜藝節目中,沙溢曾和謝楠吐槽過兒子安吉不想練琴的事情,根源其實是在沙溢的身上。
安吉剛開始練琴的時候,沙溢就非常喜歡較勁,經常跟安吉說:
“同樣的小朋友一起上課,為什麼别人就練下來了,你不缺胳膊不少腿,為什麼彈不下去?”
這樣的比較給安吉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不僅失去了彈琴的興趣,甚至還産生了抵觸情緒。
直到後來在跟老師溝通之後,沙溢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再逼迫孩子,也不再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較。安吉體會到爸爸的愛意和用心,才慢慢又重拾了興趣。
盲目的比較隻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在一次次貶低中受損,耐心和鼓勵才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好辦法。
(4)學會用幽默化解孩子的尴尬
黃磊之前在微博上分享過一件小女兒尿床的事。
早上起來的時候,5歲的小女兒問黃磊:“爸爸,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
黃磊并沒嘲笑女兒尿床,而是耐心地解釋:
“你做夢夢到自己要尿尿,于是就去找衛生間,找啊找,找到了就開始尿尿,然後就覺得涼涼的,醒了之後發現自己尿床了。”
一個小幽默讓女兒瞬間化解了尿床的尴尬,黃磊的做法收獲了網友29萬的點贊,更讓女兒感受到了爸爸的溫暖。
好的父母都懂得給孩子一個台階下,懂得保護孩子那一顆小小的自尊心。
作家桐華曾經說過:“孩子在很多時候比大人還愛面子。”
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會懂得維護孩子的面子,因為尊重孩子的臉面,就是保護自己的體面。
來源:功夫媽咪孩子教育(ID:haizijiaoyu),作者:功夫媽咪,家有倆寶,長期修煉育兒功夫的80後老母親。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解答育兒難題,花式吐槽家庭趣事。育兒功夫真,少走彎路不掉坑~轉載請加gfmm183
,